然而只有切切實實走了工業化,那就能利用自己歷程中一些共識詞匯,精準地解釋何為‘邁向先進’——“溫飽”“小康”“四個現代化”“偉大復興”“星辰大海”。
……
就是這樣,四個星球的語言不一,歷史不一。風之星文明有很多很多東西,無法向土之星、火之星、水之星解釋。
就像落后文明語言,解釋不了歷史上從未有過的東西一樣。只能音傳,不能明意!
更何況,人類這種生物是先求結果的物種。所以在看到強大文明的時候,第一時間是羨慕其強大的結果,而不是探求其走向強大的原因。
土之星兩萬三千年前,形容這個時代,就稱呼為神賜時代。直到電氣歷結束后,走完歷史進程,有了理解,才換了一個詞形容那個時代。
風之星上崛起的文明叫做云辰文明!
他們用了一百五十年的時間邁進了太空,一百年的時間內,將太空航行軌道平鋪了整個太陽系。
當均摘星拿起了第87個水晶記錄球時,投影中出現了大批天騎士集團和人工智能戰艦群,與諸神的造物在星空軌道上交戰的畫面。
一共七場大戰役,人類節節勝利,一個個星球成為人類的據點。例如磁云星和光環星是人類重要的原材料基地。碳星還有其他兩個高能衛星上面,是人類培育高能基因武器的工廠。
那個時代的人類無比驕傲,哪怕現在人類的成就也無法比擬!然而就是這么強大的文明,在高歌猛進了兩百年后,士氣還是頓住了。
聯邦拿下整個太陽系后,那自然是朝著神之星這顆熾熱的白矮星進發,預備把神徹底封死。
然而人類驕傲了,在碳基世界中,高能世界發送的結構非常不穩定,被碳基世界的物種尋找智慧擊敗,這是占著主場優勢。
然而在白矮星附近是高能世界。人類的一切工具都是在碳基環境基礎下,建設設施制造的。
在白矮星附近,人類艦隊的納米能量罩被輕而易舉切穿,厚重的鋼鐵,如同豆腐遇到子彈一樣不堪一擊。
人類力量只能退回太陽系大行星的世界內。——接下來是對峙嗎?不,人類那些偉大的智慧不甘心這個結局!
碳基軀體無法讓智慧長存,這些開創文明的大智慧們,不愿意讓諸神笑到最后,故——擊星計劃開始。
均摘星看到這,已經是第138個信息球。已經被這些信息震撼得難以復加。大腦被元素浸染后,已經好久好久沒有強烈的悸動了。
均摘星深吸了一口氣,繼續——雙手拿起信息球,放在了讀取器上。
擊星計劃,即撬動引力場,將恒星核反應的能量轉為引力波動能量撞擊白矮星。該技術必須要控制大型星體的核心,這就是這個月球為什么要用核能量撐開空腔的原因!當年所有的大行星核心都被撐開過。引力中心點,被人類掌握。
而這個計劃某種程度上,是人類的大智慧,預備和諸神同亡之戰。
因為當時人類先驅全部進入了四百歲,這個歲數的人類,已經并非自然人狀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