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現在,這些鱗片突然展開,露出了洞口,十六架高速戰機猶如子彈穿越窗口大廈般進入了要塞內。然后迅速進入了要塞內,那蚊香盤一樣的減速空間,經過了四千三百公里的螺旋電磁軌道,進行不斷的減速,最終停在了要塞最中央的核心區。
要塞核心處,是一個六公里長的龐大方塊,密閉工業艙。這里有著維護高速戰機的復雜地勤設施。
隨著軌道機械手接住這些高速戰機,在激光軌道和高能懸浮納米機器人構成的線路導引下,這一臺臺戰機被光團包裹,然后送入了這堪比太空戰列艦的工業艙中。
在工業艙中。
高速戰機被打開,直徑三米的透明球形艙被取出來。
躺在內部的人,皮膚上鏈接無數細小的光絲。而光絲對接蛋艙,有著細細的法脈。
這是新發明,這個透明蛋上的法脈效能是領域和信息光粒,還有部分思維加速判斷系統。這個球形蛋艙的人造法脈源自于碳星上的高能生物,這是還在試驗中的輔助設施!
……
均摘星的法脈系統,需要精確預判零點一光秒外的對手,是需要思維加速,通過仔細分析不去噪的光粒照射信息,來進行概率運算的,——天騎士對時間差抓取,基本上是越快越高,無限制地要求時間尺度上的微小精確。
然而人類大腦加載神格會讓大腦元素化,失去碳基智慧應有的感性。那么——神格能不能在體外呢?
例如在另一個人造的容器內,維系一個自我戰斗的思想!這個思想平時緩緩沉睡,自己本體進入對接的時候,飛速運轉。豈不美哉!該項目是和控制者的牧艦者項目同期的,因為都是在碳星俘虜了八翼天王龍這頭圣獸后,才有了一個明確的參照給太空仿生項目。
這相當于制造了一個專門適合太空戰爭的分體,碳星均摘星四號根據曹新鴻的項目為隱生代的未來天騎士們準備的科技。
【當代其實也是技術大爆發的前夜,第三次天騎士會戰后,碳星的大制造師們直接投注了。這項本該在曹新鴻實驗室中封鎖的未來技術,相關數據和曹新鴻自己的實驗體都送過來了。也就是說,若戰爭持續二十年,技術會根據隱生代的需要發展,而聯邦的傳統天騎士失去科技推進的照拂,將徹底過時。】
這個科技之所以過去沒有運用,是因為科技必須要適合相應的文化。
使用分體技術的核心人文關鍵,就在于自我和分體在統一意志下不分裂;而如何統一,對四十年前的聯邦來說,這幾乎是不可逾越的門檻!
均摘星也為隱生代們規劃好了。
……
視角回到當下的大廳中。隨著蛋體內的一個個光纖斷裂,均億豐從蛋體走出,甩掉了龐大高速思考器官與自己剝離的不適感后,拿起蛋殼中配備的撬棍對殼體敲了敲。幾秒鐘后,外面的機器人開始輔助均億豐起身更換衣服。
這位歷經三次大戰的天騎士,此時步伐神態上已具大將之風。
他步入了通訊室,對兩千六百名同伴進行演習后的交流。這些同伴包括靜止軌道對應的地面同伴,軌道上控制戰艦的同伴,以及這個基地內的二百七十名各崗位上工作者。
均億豐將自己剛剛的戰斗信息對一位位新人進行講解,將自己現在的身體狀態告知相關專家,將太空中人造行星網絡狀況告訴戰爭指揮官,將敵我雙方戰機在太空格斗中的各項數據告訴相關工程師……
大量的信息,圖片以及注釋,都對周圍發送。而剛做完這件事后。
智能仆機通知他:和冰星方向的通訊打開了。自從打贏第三次會戰后,聯邦喪失空間控制權,磁云星與冰星方向的通訊已經日常通暢了。
當均億豐到場時,均摘星2號(冰星)的投影已經在這兒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