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造這個的大智慧,求的可不是那些,而是徹徹底底要站在能俯視神祇的位置上,不讓這些礙眼的存在妨礙自己仰頭直面希望!
宇宙歷862年,11月3日。
在金之星引力場外層區域,一個絕對圓球體狀,直徑五十公里的大型科研太空城中。
直徑四米、長十公里的走廊中,穿著整齊的均摘星飄行,在其左邊一排排伴隨自己同步飄行的通訊界上,是一個個這幾年新認識的熟人。
他們都是金之星上的科研工作者,為均摘星最后融入恒星光環進行最后道別。一共是三萬人。
人類在星表進化出的自然身軀無法控制恒星。
且不說大腦容納不了這么高的運算量,就算制造了一個高級計算機,其面對恒星表環那么漫長的距離,信息也來不及導入。
上一代高級文明,是拆解了有機軀體的,所有的思維細胞對接機械設施嵌入赤道環和三極地環。而這些環中央是一條絕對穩定的磁場束,帶電粒子以光速在內環繞,為控日者的‘脊髓’。
用豪邁的詞匯來描述:身鑄日冕。
按照上一代文明的文獻記錄,有資格控星的人非常稀少,這其中涉及到一個思維穩定度概念。也就是思維意志非常突出,不受干擾,不分裂。
龐大的星環各個部分的思維內,沒有足夠的凝聚力,在控制龐大恒星過程中會產生不協調。
在看完遠古文明的種種資料記錄后:均摘星二號覺得,不要讓別人去試了,目前就自己最適合!
事實上,優勝劣汰和戰爭真理也因為均摘星如此顯著的特征,一開始就對其定下了“有神性”的判定。
……
而今天,設施不斷地檢查均摘星的身體情況,每一寸肌膚都被高能分子工具嵌入,精密機械后面的人工智能都在做著記錄備份。均摘星身為自然人的階段即將終結。
在進入最后拆解前。
躺在金屬艙中,均摘星最后看了一眼前方一排界面上的那些熟人們,微笑鼓勵道:“沒事,已經很多次了。”
在金之星表面工業監控室,站在界面前的白久漾抬起手,忍不住揉了揉自己的太陽穴,盯著均摘星欲言又止。
而在環帶軌道上的鑄空婕,則是笑盈盈地看著均摘星,只不過笑著笑著,眼中難掩的不舍。
至于隱生代科研人員,則是在祝福成功中,想問一些事情,卻又不好問!
雖然進入恒星注定是不可逆轉,但是再生、分體技術讓人類生命存在了廣義上的衍伸。他們覺得:“未來能不能再重逢呢?”
均摘星是否留下分體,現在不被任何人所知。
目前上層極少數人確定:均摘星基因相同個體,是曹新鴻和瀾濤嘉敏收養的均希光。但是那只是高度再生后的,思維全滅的懵懂新個體了。不算均摘星的個體。
均摘星在進入太陽設施前,留有思維意識的的分體到底在哪呢?均摘星一直閉口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