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宇宙中,并不只是太陽系一個文明。
費米悖論在這個文明階段根本不存在。整個銀河系有四千顆能夠演化出文明的星球,其中八十多顆似乎曾演化出時盤的跡象。
只不過有些大時盤是在一億年前,現在已經寂滅不交流了,只留下該區域內一些同物種的行星級文明,證實這個大時盤存在過。
【當然,人類物種,是不是也是一個大時盤興起后殘留的跡象呢?根據辰合文明的某些探索資料,在一些非常邊遠的區域,也發現了和人類高度相似的物種。似乎是在說明,自己太陽系的人類起源,似乎也是另一個更加廣闊、不可探測的時盤,不知何時隕落,——或許現在還未隕落,留下來的。】
鐘聲文明作為一個新生的星辰文明,如年輕人一樣充滿活力,積極地改造一些星團,創造適合碳基生命生存的星球,播撒人類文明的基礎,理念上難免會和老牌文明們發生沖突。
在時盤歷四萬年內,鐘聲文明也不乏一些區域戰爭。
而現在,視角回到02511時區,太陽區域的風之星上。
四萬年的發展,太陽系的文明畫風變成了,能量化、幾何線條化。昂首望去,太陽的光芒已經完全溫和,驕陽不再,取而代之的是,無數幾何形狀的發光線條貫穿了太陽系,填充了行星和行星之間廣闊的宇宙空間。宛如蒸汽歷時代,天體塔上大量金屬軸承和金屬圈的具現化。
在這種設施下,太陽能均勻照射所有大天體,不存在‘金之星能烤成灰燼,冰之星凍成狗’。
哦,對了,現在也沒有氣態大行星了。
磁云星這個最大的行星,外面的液氫層直接被扒光了,里面是土之星三十倍質量的金屬巖石暴露在這能量光條下,開始長草,長木頭。其他大行星也皆是如此。
氣態大行星被扒光的同時,太陽其實也被強行減少了外層。太陽的燃燒功率在這四萬年來下降到了自然狀態的六十分之一!這就意味著,太陽近乎變成了一個擁有紅巨星體積、功率卻是褐矮星的存在。
對人類來說,——太陽燒得慢一點,壽命被延續了。
太陽系空間內現在充斥著大量的氫氣。這個氫氣含量,雖然只有土之星大氣的百萬分之一,和彗星尾巴密度一個級別,但是如果不處理的話,會把所有行星大氣中氧氣全部水化。所以人類在各個星球外層構建一層納米能量膜,用詩意化說法是:“這是防止天外罡風,對地脈靈氣的侵蝕。”
……
科技化、工業化如此輝煌的對比是,現在這顆星球上人文日益衰老。
盡管每百年,還有一個天體級別智慧發送回一批帶有自己意志的分體在這再生。但也只是匆匆五十年后,就成材完畢,再度進入遙遠的邊疆。
在這繼承偉大歷史的太陽系內部,過去是文明的中心區,現在已經開始空心化。
火風土水四大行星,只有四千萬人居住在這里。
鐘聲計劃后,人類人均壽命進行了大的延長。已經沒有自然死亡,人類差異性也越來越明顯。思維上的差異性,造成了發展不同。但是思維這東西,如果是由初始來起源,那被性格影響很大,而性格有時候又取決于基因。
人類最明顯的基因差別,差不多就是男女差別。
在行星時代,戰爭動員的基本上都是男性,戰爭潛力枯竭的標志是征兵少年化、女性參軍,就能說明差異性。
在再生時代,自然生殖幾乎不存在的時候,男女基本變成了兩個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