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年,1月4號。
宙游在夏虹島的日子依舊是如同高速發動機,日程如同齒輪一樣精密咬合,且充滿效率,工業和商業都蓬勃生氣。
信風城中,證券交易這種金融結構也出現了。
宙游是機械派,不會設置無用的結構。
如果是內陸地區,在工商業發展時期最好政府調控生產。至于搞金融?那只不過會養一批養不熟的白眼狼。
所以內陸國家就要認清自己的現實,不要總想著照著沿海交通發達地區照抄,以為能招商引資憋出一個國際大都市。
外面的商人面對內陸官員們的熱情,會裝模作樣評估一下,笑呵呵地把當地資源笑納,依舊會把這里定位外圍,而并非中心。
當地政府若是指望商人來奉獻,開發落后地區,除非老虎不吃肉!
內陸政府和民眾只有老老實實修路,完善基建,提高土地長遠價值。才能形成保住本土利益的經濟區。
但是沿海地區就不一樣,海路天生就比山區有著發達的運輸網,只要有勢力能夠保障安全,在商業上天生就是對四面八方吸納資金的好地方。
水往低處走,正如水庫必須‘圍’低洼處,有些地勢較高,是不能建水庫的。而資本投資,會自動地朝著交通發達且安全的地帶聚集。
夏虹島就有天然的優勢。
首先,地中海東北部的十字交通路,是天然的交通路口。此時大陸大片生存地區已經被摧毀了,由于農業機械化——嗯,農業蠱蟲化,相當于全部的礦產農田都被貴族所占。最多也就是,一些大河干線還保留的人類居住區。所有的人口實質上集中在海岸線,等待著流動。
過去,烈蝗和浮空家族在這里爭搶,導致了投資者們不確定。而現在宙游穩定住了局勢,周圍地區的商業交易就越來越‘親來此地’了。
宙游開放金融,但是并沒有讓資本對當地稀缺資源進行壟斷。例如土地:
沿海地區,尤其是島嶼城市,是最最不能讓資本介入房地產業的。
因為沿海政府可比不上內陸政府,內陸政府輕輕松松開發邊緣土地、擴建城市,資本怎么進入房地產都難以壟斷。
一個文件下達,單位就能中集資建房,保住科研、公務員集群穩定。也能給外來高新技術企業畫個開發區。
土地值錢是因為基建,一塊荒地是不值錢的。但是規劃道路,水電、地鐵隧道都安排上,這塊地就升值了。內陸政府雖然不能開放金融聚金,但是可以搞土地財政。資本時代,大量的高新企業必然會被沿海地價擠走,去基建良好的內陸大城市。
但是沿海政府不能把土地變出來,一旦放開口子,那是控制不住的。
宙游在夏虹島的土地政策很簡單。規劃出來的工業用地,可以長期租給企業。
而經濟政策上,大膽地朝著商人們借貸,然后將貸款給工廠主,讓他們買自己機器。
這些工廠主不局限于本地,都是其他沿海地區有門路的人,他們把勞動力送上島開工,賺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