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像中世紀的人理解“物質嬗變”,想出來的畫風是實驗室化學煉金術,而不是重水反應堆的畫風。
……
目前的技術條件,宙游可以制造核武。并且也都已經做了相關準備了。
相關高能炸藥的制造還有萃取流程都已經完成了,炸藥聚焦轟爆的高溫流體力學公式也做出了一個大概。至于利用重水反應堆萃取钚,也在一個獨立的實驗工廠中做。還有一系列電子控制設施。
不過,宙游制作這些,也只是按照自己身為星辰文明新生代的興趣來嘗試這個制造工藝。那巖晶星的第一爆!宙游覺得必須憋住。
作為星辰文明的個體,宙游有學習的自由。
但宙游同樣知曉:對于巖晶星的文明,有自己向上突破知識蔽障的權利。
……
以地球為例,二戰結束后,能造核武的都必須是現代工業國。二十一世紀下半葉,造核武越來越容易,一些宗教國度也可以造。但是并不代表二十一世紀那些造核武的國家,到達了二十世紀擁核國家的水平。而是忽略了基礎,直接繼承結果。
二戰前造核武,和二戰后造核武是兩碼事。
1.二戰前造核武,都是科學昌明。沒大量科學大能,連摸到這個級別科技的方向都沒有。——這時候完成這一步的好處:國民不會將對未知探索視為影響自己的負擔,而是視作文明發展的必然。
2.二戰后造核武的國家,是有一定的工業社會基礎。沒有舉國社會在對各項工業項目的支持,連電力都湊不齊。——此時完成的好處:國民在確定明顯正確的投入方向后,會全力支持國家。
3.至于信息革命時代能造核武的國家,那是有團隊工程能力。在全球化經濟下,大量設備都不封鎖了。能造核武,一個組織,把數千名工程師整合起來,穩定物料供應即可。——而在此完成,好處則是,政權收獲民族自豪,高度穩定,不會在核戰中滅亡。
至于三戰中,管理缺失,核材料都能從工廠中搞到。能拼裝核武,只能說勢力有一定組織性。——至于這時候完成,那就沒好處了。
越到后面,其實難度越小,但是此外的好處同樣小。這就和修煉一樣的,下品金丹和極品金丹你結哪一個?
有人說了,先拿到結果,而后補過程能行否?理論上可行,但是實際上沒有文明能這么補上來。
在人類社會中,大部分行動都是有利益驅動才會、才能推進。而新興先進階級也都是需要成就,才能登上舞臺。
當文明進入電力時代后,社會維持開明學風,而后建造十幾個大學,舉國工業整合,最后誕生核武。則能證明從事科研的一系列相關階層的重要性,社會讓他們能在后續研究中發揮作用。
而若是直接有了核彈……嘖嘖,前面那一系列基礎,看似就沒有必要性了!這類“進口”科技只不過會進一步穩固一些元老們,讓社會繼續守舊。
這就和金蟬脫殼一樣,脫殼的過程對翅膀來說是長成的必要步驟。
地球上一系列二十一世紀想起來造核武的國家,不是其內部社會進步到了這一步,而是,外部世界生產力滾滾向前對其裹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