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科技的席位上,陸博雅正在用總結的語氣介紹現在軍事工業最新發展情況。
……
在燃輪內,宙游和陸博雅都是工業負責人。
但是宙游負責的偏向于基礎技術,例如大裂紋的‘地利工程’(對應‘水利工程’一詞),核子工業的基本技術論證,工業納米制造技術。
而陸博雅則是偏向于軍工,上述的基礎技術被應用在軍事體系中,并且構建成一整套體系。
此時,宙游都不得不承認,在戰爭武器的整體發展思路上:
陸博雅可能是比自己要清晰明亮——很多細節,陸博雅都能提前想到,而宙游覺得自己則是需要從錯誤中總結,才能完善設計中的細節。
這么說吧,相同的工業科技基礎上。
宙游可能會設計出來謝爾曼,這種中規中矩、方便民用商船集裝箱運輸的饅頭。而陸博雅則是會設計出五對輪。
……
現在燃輪聯盟的科技正在飛躍,這得力于和聯邦交流。
聯邦的指揮官機甲作為一等一的戰場制造體系,燃輪的技術人員看多了,也逐漸了解這一套體系上的各個子系統。
如果說八瓣花聯邦的技術是一個大西瓜,現在燃輪不是一口吞繼承,而是切成一小塊一小塊吃透,然后消化在自己的體系上。
亂紀元459年2月,指揮官機甲上最重要的科技,“高能場中納米制造”被啃下來了。
以前燃輪的麟龍自帶的納米制造因為能級不夠,以至于構造的速度不僅僅慢,而且無法達到標準。
例如先前花費二十多天“生長出來”的大型金屬框架,晶體結構不夠緊密,只能做模型。所以459年之前,燃輪的船舶主梁、坦克底盤,這些結構性鋼材,必須要用傳統的鍛壓,熱處理后才能使用。
但是現在,燃輪已經攻破了這個技術。在四百特斯拉的電磁場中,高能納米機器人能夠將一噸重的大塊鋼板一秒鐘加熱到融化的臨界,而后又能構建管道,讓液氮流入,在五分鐘內均勻地冷卻。真正完成了,唰的一下,利用能量直接打印。
高能納米技術制造純金屬零件是大材小用。高能納米制造科技攻破后,就開始廣泛使用復合材料。
例如,聯邦現在一塊鋼基的裝甲材料中,必然有大量微管。在加工過程中,冷卻到三百度的時候,在內部注入乙烯類等基礎化工原料,同時保障壓力,形成類似“凱夫拉”種類的‘塑料’。這種復合材料的韌性,遠超一般鋼板。
再例如,發動機葉片內部則是有預留的陶瓷管道,供冷凝物質穩定地通過,確保高溫下的工程性質穩定。
陸博雅在會場介紹這個振奮人心的成果時,也強調了燃輪在該領域,只是追趕到和聯邦無絕對技術代差,總體上還是落后的。
落后點:納米機器人效能不高。
高能納米制造能快速加工產品,但是要消耗納米機器人,數百特斯拉的環境,每次釋放能量,都要損壞掉一批納米機器人。
燃輪在研究該項技術初期,只研究了四十種高能場中的納米機器人,完成一塊汽車軸承的制造,耗費了六十噸納米機器人。宙游評價:“這就如同耗水一樣。正常文明在剛步入這個技術條件門檻時,打死都不會朝著這個方向發展技術。因為太燒錢了,還不如直接保障空運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