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輪對外援助的策略:不是資本利潤為主,而是以考核為主。
考核標準從初級工業項目開始,一項項完成度,來評級被援助組織的工業能力。
……
當下燃輪具有的工業規模到底豐裕到什么程度,是再生集團根本想象不到的。
哪怕拔一根毛下來,都夠再生集團受用了。所以燃輪這次對外撒幣,不是在圖外投資金的回報率,而是在挑選合適的合作伙伴,只有擁有足夠的動員、組織能力的勢力,才有合作的價值。
芳明星各處矛盾頻發中,這意味著有一場再分配。
由于燃輪本身現在太強,所有保守勢力不敢直接沖突。燃輪要嚴守原則也不能主動挑起沖突。
理論上燃輪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沖突,但是其他保守派勢力和新興勢力避免不了,——燃輪可以選擇開放,加速某些新生勢力的成長,加速燃輪權力體系的變更。
不會有什么“停等民”,只有先進甩掉落后。想要拖慢發展來等,這就是右翼保守勢力。時代甩掉的就是持有這種思想,死不悔改的勢力。
……
會議上,畫面首先是停留在褐熊戰列艦與聯邦雷鷹戰列艦在航道上對峙的畫面。這樣的畫面,上來則對所有人敲打,告知“己方與芳明星第一世界梯隊有多么大的差距”。
兩個空中巨獸表面皆有光華,如同一層紗一樣,這是納米護盾,不同于標識上球形護盾,從外觀上看,這艘戰艦表面零點一米上附著一層流動的“水層”。
這就是防護罩,一旦探測炮彈來向,會立刻膨脹到十米,將來襲的導彈炮彈進行燒蝕。
此次是在對峙中,雙方的艦炮雖然沒有相互瞄準,但是其炮口的閃光預示著是準備開火狀態,因此雙方的護盾也都是展開。
其實現在的對峙就是在拼護盾的持久性。一旦護盾消失,那就如同赤身**一樣,自然是沒法繼續對峙下去。
在大型戰艦周圍可以盤旋各類戰機,這些戰機時常會靠到戰艦下側進行氫能補給,也時有補給飛船上來,為大型戰艦補充納米集合模塊。這護盾一直開著,是比戰時還要消耗納米機器集成塊。
現在全球基礎納米機器人的原零件是燃輪產的,聯邦的成品納米機器人都是采用燃輪的納米零件進行深加工。聯邦這一套將(低利潤)上游的制造外包出去,將下游高端納米機器人產量提高到了數十倍。
但是現在,自燃輪開啟了大對峙時代后,消耗量極大,上游開始漲價。
聯邦的一系列原材料級納米零件庫存量大量減少。眼下和燃輪的對峙,對聯邦來說成本極高。
在對峙一個月后,雙方開始熬決心的時候,聯邦那一邊開始出現了動搖。
在聯邦的公開新聞上看,北掠明現在露面表現得越來越抑郁,拉手風琴的動作越來越多,而原先他是喜歡“對前方指”這個動作。
……
再生軍中四個銀色權限的決策者,目前認為聯邦現無法截斷東部區域的自由貿易路線,所以現在可以搞一搞發展(游戲的話來說,就叫偷開一波礦物。)
軍方的人員也如此認為,因為當下世界科技體系進步飛速,任何傳統成功的戰法,都有可能被針對性技術解決,所以必須在各個關鍵項目立項。
例如:嘉泰(最高委員):“目前應當快速完成七十噸級空優戰機的建造。氫能油箱的技術我們還沒有攻破。”
【純核動力平臺的支持下,所有的地面載具開始電動化,而空中載具則是氫能化,由核動力平臺電解水,完成含氫量極高的化學物質制備,再和戰機連通,通過高壓電和管道,將氫氣注入到戰機石墨烯儲氫結構中,而戰機起飛后,在電能和催化劑作用下,內部氫能油箱,快速釋放氫,推動發動機前進。
當然,由于碳原子不燃燒,其內部會占據相當的重量,航程要比燃油戰機短的多,但是在大規模作戰中,補給方便,沒有地面油料倉這個弱點,所以在燃輪內被列入前沿主戰裝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