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尚仁來給陸氏請安,白亦安等人起身問候兄長。
幾乎是前腳跟后腳,薔薇報蘇姨娘帶著七姑娘亦和與三少爺白尚惠,江姨娘帶著九姑娘白亦順來請安了。
蘇姨娘是陸氏婆婆顧氏身邊的丫鬟,當年陸氏做主給丈夫納妾后,卻不想吳姨娘是個看著健康,內里卻弱的身子,連帶著生下來的亦安也是自小就有弱癥。
這可把陸氏急壞了,她就是給丈夫納妾,也不會什么貨色都往后院抬,亦安的生母吳氏可是她看了好久,才挑出來的清白人家的女兒。吳氏的父親還是秀才,只是家貧,已經快揭不開鍋了,這才把女兒作價五百兩賣給白家。
直到吳氏生產之時,才讓大夫發覺不妥。
細問之下才知道,吳氏在家時便過得不好,雖只有她一個女兒,但吳氏親娘早亡,父親吳秀才又是個讀死書的,不會經營產業。就是秀才功名,也是考了十幾年才中的。
原來吳氏當時入府時不是契約上寫的十八歲,而是足有二十二歲。只是吳氏從小便沒養好,那會兒看起來像是十七八歲,其實身子已經有些壞了。
吳氏吐露實情,陸氏當即氣得五內俱焚,倒不是為那五百兩銀子,而是吳氏身體不好,生下來的孩子又能健康到哪兒去
陸氏自己只有一子一女,再加上吳氏生的藥罐子女兒,攏共加起來不過一掌之數。
當時陸氏的婆婆,也就是亦安祖母顧氏本不欲多管閑事,知道這件事后把陸氏叫去身邊,這才有了蘇姨娘。
陸氏自己是不會把身邊的丫鬟給丈夫作妾的,到了年紀給份好嫁妝,自有得配的婚事。陸氏從小便是這份見識,更不會把主意打到老太太身上。便是因為這個才納了吳姨娘進門,沒想到竟落得這樣一個結果。
顧氏也怕兒媳難過,當了一回紅臉,“雖是咱們身邊出來的,但總歸知根知底,有什么不放心的”這才指了身邊伺候三年的蘇姨娘過來。
蘇姨娘倒也安分,并沒有因為伺候過老太太便輕狂起來。這些年又生下一子一女,在陸氏面前很有體面。而最后一位江姨娘,則是白成文外放南直隸后,同僚送的清倌。
本朝官場流行贈妾一說,不管文官還是武將,贈妾蔚然成風,不收反倒不合群。
江姨娘入府最晚,她的女兒亦順今年剛滿三歲。
而蘇姨娘的女兒亦和剛過十二歲生辰不久,兒子白尚惠將滿五歲,尚未開蒙。看不出來讀書上的天分如何。
亦安的生母吳姨娘自半年前到如今斷斷續續地病著,陸氏早就免了她每日晨昏定省。
白家三房在京城侍奉二老,雖然孩子沒在一處教養,但排行卻是一起算的。是以白家看起來人丁繁盛,事實也是如此,一溜孩子竟沒一個夭折的。
蘇姨娘是個婉約清秀的女子,一手牽著兒子,一手牽著女兒,輕聲細語地給陸氏請安。江姨娘容貌姣好、身姿婀娜,抱著女兒滿面風情地給陸氏請安。
亦安被江姨娘的媚眼掃到,頓時起了一身雞皮疙瘩。江姨娘剛入府的時候還想演一出寵妾滅妻的戲碼,不過還沒抖起來,就被陸氏的氣場震住,一直乖覺到現在。
亦安這些年通過嫡母陸氏和榜眼爹,對這個時代有大致了解,前幾年在天子腳下,后幾年在地方,頗有一番見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