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心里自然清楚,這是怕耽誤到姑娘的婚事。像這樣的高官之家,按說兒女婚事都不發愁,若是有個什么波折,便是出在這身子上。
尋常人家相看,都要打聽對方是否身體康健,畢竟是要過一輩子的,誰也不想和藥罐子結親,這也是當初陸氏知道吳姨娘身子不好發怒的緣由。
只是吳姨娘自己也不知道她身上不好,吳秀才成了鰥夫后就不大照管女兒,還是吳姨娘十來歲時才想起來去官府補了戶籍文書,又實在想不起吳姨娘的具體年歲,索性往小了說。
只怕打那時候起,吳秀才就存了賣女兒的心,畢竟他醉心科考,一意考個功名出來,這筆墨紙硯不得要銀子
白亦安帶著綠漪往柏翠閣去,不多時便到了。柏翠閣雖然小了些,但頗為精致。只是吳姨娘連日病著,連帶著院子里高聳的柏樹都染上幾分暮氣。
守在外面的兩個小丫頭見白亦安來了,一個連忙上前問好,另一個進去給吳姨娘傳話去了,盼著白亦安來,興許姨娘的病氣能少點兒。
吳姨娘身邊的丫鬟翠柏趕忙過來挑簾子,對白亦安道,“好姑娘,可要勸勸姨娘,不能再糟踐身子了。”
白亦安心內輕嘆,不是她不勸,是姨娘自己的心病難消。可無論她怎么對吳姨娘說,自己的身子康健著,只是來月信那幾日稍微有些不妥而已,平常根本看不出來。有身子弱每天還能吃一整只蜜炙鴨的姑娘嗎
偏生吳姨娘把那位杏林妙手的話給聽進去了,每次白亦安來都握著她的手無聲流淚,只說自己害了她,讓白亦安都不知道如何面對今世的生母。
白亦安問翠柏道,“姨娘今日可吃藥了”給吳姨娘看診的還是那位杏林好手,囑咐了吳姨娘這是心氣郁結導致的氣血不暢,每日早早要飲一盅湯,是通氣脈的。
翠柏面容愁苦,“回姑娘,今天姨娘只用了半盅,剩下的實在喝不進去。”吳姨娘的心病也不是一天兩天了,自打白亦安生下來那天不太好算起,這口氣不上不下堵在她心口已經十幾年了。
還沒進到內里,就聽到吳姨娘斷斷續續的咳嗽聲,“是不是安姐兒來了”
白亦安未來得及說話,便循聲直入內里。
七月正熱的天氣,吳姨娘身上蓋著青緞小被,頭上還戴著一個金絲繡福壽紋嵌珍珠的抹額,是白亦安給她做的。
白亦安面上揚起笑容,走近吳姨娘身邊,綠漪搬了小凳,白亦安順勢坐下。
“夫人讓我來看看姨娘。”白亦安溫聲道。
吳姨娘看著女兒,不多時又落下淚來,她實在覺得虧欠女兒。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