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支簪子能被陸氏收進尋常不示人的妝匣里自有原因,它是陸氏父親在其開蒙后不久送給女兒的,最開始的用途并不是做插戴,而是陸父讓女兒做書簽用的。
那句“高山流水自依然”就是陸望對女兒最樸素的祝愿,可以說是意義不凡。
這樣的首飾在妝匣里并不少見,陸氏幼時的生辰禮,及笄時的及笄禮,都被陸氏放進了妝匣里。即便是現在,陸氏已經做了當家主母快十年,陸父每年還給女兒送生辰禮。有時候是首飾,有時候則是自己作的一副字畫,還有別的把玩之物。
陸望出身大族,又是獨子,家財頗為豐盈。不然怎么能在青年時便游歷了大半天下,又在中進士后未曾出仕,殿前答對后從容退去。當時的圣人還不是如今的皇帝,而是其父。
老圣人喜陸望之才,又見他不為名利所動,非但沒有追究他的不仕之舉,反而親賜玉帶一條,以資勉勵。
當年陸望本在一甲之列,幾位閱卷官正為陸望的名次爭執。主官認為該點狀元,陸望的卷子他一眼就相中,更是平原陸氏出身,和他有點沾親帶故的親戚關系,比本家出了五服還遠的那種。
而其余幾位閱卷官則認為陸望太年輕,且另一位舉子的策論更佳,那位才該是狀元。至于陸望,榜眼或探花都可。至于二甲陸望的文章擺在那里,沒有一個閱卷官敢說讓陸望出一甲之列的。
一直鬧到了御前,老圣人心生好奇,于是殿試之時對兩人格外留意。
陸望確實少年英才,試問對答也毫不怯場,一點都看不出來陸望當年才將滿十八。
這樣的才俊,讓老圣人心生得意。他這樣的年紀,又遇到這樣的年輕人,足見國運之隆。
老圣人更屬意陸望做探花,陸望品貌不凡,又是年輕人,做個探花不算屈才。至于狀元,老圣人另有想法。
誰知陸望不愿出仕,一番對答又讓老圣人心生歡喜,于是親賜玉帶,讓其恣意山河去了。
現在的圣人,那時候的太子,便對陸望印象深刻。以至于三十年后陸望出仕,讓圣人對著那時尚在人世的太子感慨,本朝又得人矣。
只是天不假年,圣人特請陸望出山,為的就是皇后新喪,給太子添一助力。本來陸望不愿出仕,但想起兩代圣人對他恩隆備至,這才出山。不想太子驟然離世,陸望也在太子太傅的位置上閑置。
時過境遷,一晃也過去十來年了。
白亦安指腹婆娑著錯金簪身,端詳片刻后又放了回去。無它,這簪子確實太過素凈,不適合三日后的宴會。若想標新立異,自然是越素凈越好,只怕到時候滿園珠翠之中,再獨樹一幟,也只泯然于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