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清眼見十分不像話,在圣人踏入殿前的一刻高聲道,“陛下駕臨”
戲劇性的一幕出現了,焦清話音剛落,就見混亂的朝堂頓時安靜下來。文武百官按照各自的站位站得筆直,個個兒低眉順目。
要不是身上歪歪扭扭的公服,還有散落一地的笏板,乍一看上去,還真是一殿雅靜模樣。
圣人的一只靴子踏入前殿,滿朝文武齊身跪倒,“拜見陛下”幾位還算年輕的尚書扶著幾位老大人連忙站回隊列之中,也跟著跪了下去,口稱萬歲。
秦閣老和白閣老也在這時快步下了丹陛,站在所有大臣最前列。
圣人的另一只腳踏入前殿,坐在龍椅上不發一言。群臣心內惶恐,二王也一同跪下,“兒臣無能,請父皇降罪”頭一回襄理便出了群臣斗毆的大事,確是不能推脫的。
圣人沉著臉不說話,半晌才道,“李氏的事已有定論,讓秦閣老與白閣老說與你們聽。”圣人這是同意了白閣老的提議。
滿朝文武道,“謹遵圣訓。”一點兒也看不出來先前笏板橫飛的模樣。
說完這句,圣人便起身,往鐘粹宮看孩子去了。
底下一眾文武止不住疑惑,圣人這是怎么了怎么一刻也坐不住似的,身上不大好沒看出來啊
二王見父親離開,也趕忙跟了上去,這朝堂可真是一刻也不好待,差點兒就掛彩了。
不管群臣怎么臆想,秦閣老與白閣老還是當著滿朝文武的面宣讀了對李巡撫的處置。
李袤卿賜自盡,家人削籍為民,家產抄沒充公。當然鹽務上的事還要繼續查,李巡撫說是自己辦下的這個案子,可有些事就算他能管,但也不會親自去辦。
一個月后,轟動一時的兩淮鹽引案,以一位巡撫自盡,兩名知府問斬,六個地方官抄家流放,十二名鹽道上的官員奪職的結果而告終。
文武百官都在想,圣人到底年邁,對手下的官員也寬仁起來。以往這樣的官員,哪里還能落個自盡的體面死法,斬首都算是輕的了。
一時間百官都有些小心思蠢蠢欲動,而看到曾孫好起來的圣人也似乎回想起了當初的處置,稍后就打了個補丁。
此后凡有類似李袤卿之人,不問政績不究情由,一律抄家問斬起步。
這便是說李巡撫這樣的特例不會再有,百官人心頓時安寧下來。
而白成文也和劉按察使一直忙到年末,李巡撫的家產頗豐,其中又牽扯許多商人在內,著實不好立時理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