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氏心里如何想不提,亦安幾人卻是在這上面難得有了分歧。
卻是為何
亦安喜歡甜食,臘八粥自然想熬甜的。亦寧卻更喜歡咸口,要往里加熏好的臘肉。亦真覺得原汁原味什么的都不放最好,亦和雖然偏向亦真,但又想配了醬菜去吃。
亦順年紀小,只有等粥吃的道理。
最后商議的結果是都做,沒錯,都做,都做一點。
廚房的曹媽媽苦了臉,按說熬個臘八粥是個不費事的差事,結果幾位姑娘各持己見,一頓臘八粥,憑白要多費出三倍的時間去。
幸好宅子里廚房大,灶口多,不然按每個姑娘的想法來一遍,那可真遭罪。
往年都是陸氏安排熬的臘八粥,幾個姑娘也沒有發表自己的意見。今年陸氏進了書房不理事,幾個姑娘一上手,倒把個曹媽媽給難住了。
就連給白成文送去臘八粥的小廝也忍不住笑,幾位姑娘各自備了一份臘八粥,有甜有咸不說,還配了不少醬菜。原本一個食盒就能料理,現在硬生生裝了一個三層的大攢盒出來。
不過小廝們有賞錢拿,也只當個樂子,反正他們又不像老爺,要看著這么多小碗的臘八粥發愁。
李巡撫的家產到年下才將將查抄干凈,白成文這兩個月來吃住都在公署,袍子都松了一點。白成文本就清瘦,熬了這兩個月,和兒子站在一處,要不是當了這么多年官自有氣場,只怕會被當成同胞兄弟。
陸氏在書房寫字帖,等看到呈上來的幾樣臘八粥,嘴角微抽。
這家沒她得散。
到十二月中,白成文要和劉按察使赴京述職,順便把李巡撫的家產查抄情況匯報給圣人。
白尚仁要在明年入闈,也跟著父親一道上京。亦安和陸氏以及幾個姐妹送別父親和兄長,今年的正旦倒是由陸氏來主持著過了。
自打白成文和白尚仁入京,府里的節奏絲毫未變。只是陸氏還困在書房寫那寫不完的字帖,正旦那一日的家宴便還是交給幾個姑娘操持。
為了防止再出現臘八粥那樣的事,陸氏安排鄭媽媽在一旁看著,別到時候整了三桌子菜上去,吃也吃不完。
因為白成文和白尚仁俱不在,這年的祭祖便由陸氏領著女兒們代祭。因為祠堂在老宅,這里的代祭也不過是走個形式而已。白成文在時也是如此,沒有任何區別。
亦安等姐妹幾人互賀新禧,日子照常過。
正月剛過不久,有自京城來的小廝報信。
“夫人大喜,老爺大計得優,圣人親自點的上等,升了老爺留京,做禮部左侍郎”
陸氏一個沒站穩,好懸還是亦安和亦寧扶住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