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會兒白成理還只是舉人,彭氏的祖父又是刑部尚書,白閣老只是剛剛入閣,還沒有加大學士頭銜,這樁婚事看起來稍微有那么一丟丟的不般配。
如今彭老尚書駕鶴西歸,彭夫人的父親靠著親家的關系才挪到正三品通政使位上。當年的幾分不情愿,終究還是散了。
又因為這個,所以顧老夫人一向待三兒媳好上幾分,平素也常帶她出門交際。
三少爺白尚信今年十五,生得和三爺白成理有幾分相似。他卻是三夫人彭氏身邊的陪嫁丫鬟所生,記在彭氏名下,當嫡子教養。
只是尚信的出身有幾分不光彩,他的生母原是跟著彭氏嫁過來的陪嫁丫鬟。因為見白家富貴,白成理本人又溫和有禮,便想著搏一搏這個富貴。彭家雖也是高官府邸,但日子卻遠沒有白家富貴。丫鬟跟著嫁進來,過得幾年便動了心思。
原本是看上了大爺白成
文,又年輕又是在翰林院供職,恰好趕上大夫人為子嗣計要給大爺納妾,那丫鬟便想毛遂自薦。不想陸氏看不上她,只讓打發回三夫人那里。
后彭氏又斥了她,嫌她給自己丟人,卻沒有發落出去。畢竟是跟了一輩子的丫鬟,還打算給她發嫁,找門差不離的婚事。
不想這丫鬟起了心思,一意想做姨太太,既然大爺不成,就使了手段,爬了白成理的床。
鬼知道那丫鬟是如何成事的,彼時白成理身邊只有一個通房丫鬟,連正經的妾都無,和彭氏正是蜜里調油的時候。等發覺之后,人差點兒沒厥過去。
彭氏當時就氣瘋了,直接要把人拖到外面打死。本朝不許無故濫殺奴婢,顧老夫人便攔了一手,只等過后靜悄悄發落出去。這也是為彭氏的名聲著想,讓個陪嫁丫鬟爬了自己的床,說出去也怪丟人的。
不想就那一次,那丫鬟竟然有了。只當自己姨太太美夢成真,尾巴都快翹到天上。
沒想這回顧老夫人沒留手,孩子生下來抱到彭氏身邊養,丫鬟直接絞了頭發作姑子,專門修了個家廟看管起來,只說為一家子祈福。
尚信八歲時,家廟傳來消息,說是居士佛法圓滿,登西方寶境去了。
這也是彭氏為何對庶出觀感不甚好的原因。尚信還未出生,彭氏便回娘家,把那一家子都發賣出去了。
顧老夫人當初勸陸氏抬蘇姨娘時,便用的這個理由,身邊出來的丫鬟,還能翻過天去
在那之后,彭氏又效法大嫂陸氏,執意給丈夫納一門貴妾,雖不是秀才的女兒,但也是舉人的曾曾孫女,論起來祖上也是出過舉人的。家里人口多,不得已賣了出來。
這便是亦婉的生母,石姨娘。
亦嬋和亦寧同歲,只比亦寧大兩個月,生辰在二月里。
“姐妹們可算回來了,以后咱們一處,再也不會無事可做了。”亦嬋笑道,性子和亦寧有些相似,都比較爽利。彭氏一向待她如掌上珠,哪怕自己不用好的,也得給女兒置辦新奇物件。
亦寧笑道,“二姐姐縱是一個人,也不會無聊的。”不一會兒,姊妹幾人便重新熟稔起來。
“我那里新得了幾柄宮扇,正好五妹妹回來,還想請妹妹題上墨寶,我好借花獻佛,分送給幾位妹妹。”亦安的字自從被圣人在殿上夸過后,白家內已是無人不知。
亦安笑著應下,“二姐姐只管選詩文,只要不嫌棄妹妹的字便好。”這也是自謙之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