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祖父。”尚仁恭聲應是。
太極宮中
圣人還在看今日新科進士呈上的策論,不過神色卻顯寥寥。
忽而抽出一份條目來,對身邊的焦清笑道,“若是端兒還在,必是喜歡這份策論的。”先太子自理政后,便替圣人主持過幾次殿試。這是三王不曾有過的待遇,也只有先太子,品評過那幾屆進士的文章。
對于兒子的喜好,圣人一直記得很清楚。
甚么時候進的學,甚么時候作出好文章,甚么時候娶的妻,圣人愈老,這些記憶反倒愈發清晰起來。
本朝舊例,宦官不得干預朝政,可焦清似乎不受這個限制,陪著圣人一道憶起文惠太子來。
尚仁得中榜眼后,府中是要往各處派人報喜的。于亦安而言,兄長得中自是喜事,又回到京城,而且不必再像以前那樣寫許多書信,只喚小廝去傳話就是。
臨到傳臚大典那日,亦安姐妹幾人早早就坐馬車到街旁等候,不止亦安姐妹坐馬車來看,道路兩旁幾乎都是馬車和來圍觀一甲進士風采的百姓。
不多時儀仗先行過場,鼓樂聲起,三匹高頭大馬迎面而來。
亦安姐妹幾人已帶好帷帽,身邊有護院守衛,遠遠就看見自家兄長位居中間,身穿禮服,面上滿是少年飛揚。
新科狀元今年二十九歲,因文章老練穩重,頗受圣人看重,殿試不出意外被點了狀元。這會子正是打馬游街的頭名。
新科榜眼自然是亦安兄長尚仁,是一甲進士中最年輕的,只有二十。
而探花郎年紀二十五六,在三人中排在中間。
說起來今年的一甲進士俱已婚配,狀元公的長子已有六歲,探花郎的長女已有三歲,只有尚仁雖已定親,卻未曾完婚。
無論是尚仁還是狀元、探花,俱是一副好樣貌,圍觀的女郎中自然有芳心暗動之人,拋了荷包去丟,不多時荷包、香袋把今科一甲進士輪流砸了個遍,都是不知道這三人已經婚配的閨中少女。能打聽到消息的早就約束了自家女兒,不許湊這個熱鬧。旁的不說,那榜眼可是和戶部侍郎家定的親,哪個敢搶
尚仁三人打馬游街后,又去曲池坊,與二甲、三甲進士同領聞喜宴,照例是圣人親自主持,與宴進士深感皇恩浩蕩。
聞喜宴后,便是各級進士授官。一甲進士不必參加之后的庶吉士考試。
狀元授從六品修撰,榜眼、探花俱授正七品編修,一同入翰林院。
領了官服,過得些日子,尚仁便要去翰林院供職。張家得了喜信,也要準備自家姑娘的嫁妝,這樣一個好女婿,可不能讓他跑了。
張
夫人心中十分快慰,幸好自己眼疾手快,家風又清正,這才得了親家母的青睞,女兒這才能有一個好歸宿。嫁過去便是七品孺人,等過些年女婿再往上升一升,說不得女兒也是誥命夫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