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按照規矩辦事,會省去許多麻煩。
“這才多少日子沒見,這般多禮”景王世子妃和清河郡王妃一左一右扶住亦安,語氣明顯很是親近。
受過宮中的教導,兩人自然不會說什么怎么讓你來這里的話,便是心里這樣想,嘴上也是萬不能說的。
平王
世子妃不意妯娌和清河郡王妃待亦安這樣親近,只是亦安左右位都被占住,平王世子妃便對亦安微微頷首示意。
亦安行了半禮,帶著三人到永襄郡王妃靈前致祭。
平王妃多病,這次平王世子妃是代表整個平王府來的。景王妃昨天剛進宮看過婆婆,今兒便沒來,讓兒媳代自己,也替景王府致意。
端王妃是真的年紀大了,便是不忌諱生死,也讓端王世子妃死命攔住了。本來陰間里含糊著,別去了這一遭,讓閻羅殿知道了端王妃的壽數,添點兒小病小災什么的,端王妃到底不年輕了。
待祭過一回后,景王世子妃和清河郡王妃左一句不離亦安,右一句不離亦安,便是兩位公主和平王世子妃都看出來,這兩位怕不是來吊唁的,而是沖著亦安來的。
亦安自己也很奇怪,明明之前只是點頭之交,至多有個半師之誼,可那是為天家做事,實在是自己的本分。亦安并不覺得自己盡心盡力的教導,能換來這樣的真心。
在這之后亦安幾人才知道,景王世子妃和清河郡王妃待亦安格外和善的緣故。這兩位嫁進王府時,天家給的聘禮和嫁妝都是亦安置辦的。
這樣的差事,清白人家選出來的女兒,按著規矩來也不過是那些財物,大差不差的,也沒人會說什么。反正大婚的規制在那里,按著規矩來就是了。只是精心不精心,也是能看出來的。便是擺設器物,同一種窯口,也能分個三六九等來。
偏亦安接過差事,便想著盡善盡美。在規制內,挑的都是最好的。下聘時的定禮,成婚時的器物,樣樣都挑不出來毛病。
景王世子妃和清河郡王妃也是后來才知道,不是所有人的婚禮都能這樣的。尤其是清河郡王妃,比她大上好幾歲的妯娌,端王世子妃就曾說過,弟妹這是趕上好時候了。不知道哪個神仙操辦的,比她自己當年還要精心些。
清河郡王妃初嫁進端王府,還以為是嫂子和自己客套呢。結果到世子妃房里,把前幾年的老物件翻出來一看。
嘿,還真是
除過皇宮里全是官窯瓷器外,各個王府大多是官窯和民窯混著用。端王因為管著內務府的緣故,王府里從來不缺精美瓷器使。
端王妃本來都想好了,小兒子成婚后自己多貼補些。小兒媳婦又不是高門出身,嫁妝又是皇家按規矩置辦的,不逾制就行了。
沒想到過府一曬嫁妝,竟是樣樣兒不差。端王妃原來給預備的擺設器物,最后勻給了端王世子妃一半兒。
本來今兒該是端王世子妃帶著妯娌過來的,然而端王世孫前幾日有些不好,端王世子妃要照顧兒子,便只能讓清河郡王妃自己過來了。
除了這幾位之外,各宗室女眷也陸陸續續往永襄郡王府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