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清派人去鐘粹宮請亦安,亦安只當圣人有旁的事,便跟著來傳她的內監趕往太極宮。
田順義還寬慰亦安,dquo不是什么大事,尚書不必著急。rdquo亦安的步履比平日要快上兩分,所以田順義才這樣說道。
想看風謐蘊虛白寫的庶女亦安第90章考驗嗎請記住的域名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等亦安到太極宮后,才知道確實不是什么大事,她姨娘的親爹沒了而已。
亦安對吳秀才本就沒什么感情,乍聞他的死訊,面上神色都沒有絲毫變化。
旋即亦安反應過來,圣人特意告知此事,她一點兒傷心的意思都沒有,是不是不太好甭管亦安怎么看吳秀才,他畢竟是吳姨娘親爹,在這個孝字當頭的古代,還是要有所表示的。
片刻間,亦安硬擠出一抹悲色,讓一旁關注著她的焦清看了個正著。亦安神色轉換地再快,也瞞不過這位在御前侍奉四十年之久的老人。不過正巧焦清對吳秀才也無甚好感,所以對亦安的反應權當沒看見。
圣人當然不僅僅為了通知亦安這一件事,畢竟是親爹死了,圣人的意思是讓亦安回去陪陪吳姨娘,權當守孝。
當然,吳姨娘作為被吳秀才賣出去的女兒,按理說和生父血緣已絕,契約上寫得明明白白,她是不必為吳秀才守孝的。而作為吳姨娘的女兒,亦安更是沒有替吳秀才守孝的道理。她明面兒上的外祖是陸太傅,要守孝也該是為陸太傅守。
扯遠了,亦安明白圣人的意思,是讓她回家休息一段時間,這段日子不必在御前侍奉。
若是旁人說這話,未免有些小題大做,可這話是圣人說的,就不能不認真對待了。
亦安應聲后道,“臣這便將兩位殿下的功課備好,隨后歸家。”是的,現在亦安的學生不止郡主一人,還加上了她年將六歲的弟弟,現在正是開蒙的年紀。
焦清心里暗道吳秀才死得晦氣,連殿下的功課都耽誤了。
這兩位的功課都是圣人親自看過的,郡主和那位殿下每日描摹的字帖,是亦安親手寫就,雖不像名家法帖那樣名傳四方,但圣人是贊過的。
風骨內藏,不顯鋒銳,卻又有一股心氣兒在。
圣人私下里也道過,便是在翰林院里去尋,也不定能找出比亦安更適合給曾孫開蒙的人。難得的是亦安既有這個耐心,又肯糾正錯繆,并不一味順著兩個孩子。
天潢貴胄嘛,只要不是睜眼的瞎子,得過且過也就是了。
可圣人顯然不是這樣想的,他既對曾孫懷有期望,不愿意他像個尋常宗室一樣是個草包,沒有內秀可言。可圣人也怕這孩子肩上的擔子太重,落得和文惠一樣的結局。
圣人這些年的閱歷,足夠他看出來亦安是真心地在教兩個孩子,并不是應付差事了事。親手寫就的字帖,每一篇經義都是特地準備的。
也正是因為亦安的用心,所以圣人格外抬舉她,以及亦安身后的白家人。亦或者說,因為亦安,圣人把壓著沒給白閣老的待遇,終于給補上了。
圣人微微頷首,這時候田順義來報,禮部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