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航天科工集團聯合三院主導的‘天梯一號’碳納米管軌道電梯同步啟動招標,未來將直通‘天宮’港……”
“牛逼啊,這就要上月球了?”叔叔瞪大了眼睛。
“換臺換臺,”嬸嬸揮了揮手,“上月球又不關咱們事,不如看看天氣預報,聽說又要吹臺風了!”
路谷城依言換臺,不過氣象預報的畫面也變了,不再是簡單的衛星云圖和主持人比劃,而是整個大氣層的全息投影在演播室里緩緩旋轉;氣流的涌動、云層的形成消散、洋流的細微變化,都以清晰的、動態的、由無數細小光點構成的流體模型實時展現,洋流與季風化作交纏的藍綠色光帶。
當然路谷城,還有很多像嬸嬸這樣的是看不懂這些的,所以有一位預報員就站在投影中央觀眾講解:
“受解析自全新的‘元素渦流預測模型’修正,第八號強熱帶風暴‘鳳凰’將向東偏移約60公里,強度減弱一級,受影響地區……”
“這……這也能算出來?”叔叔喃喃自語。
他想起小時候,一場不期而至的暴雨淋透了全家晾曬的稻谷。那時候的天氣預報,模糊得像個謎語。
“誰知道準不準,”嬸嬸撇撇嘴,注意力卻被全息投影旁邊一個滾動的小窗口吸引了,“哎?那是什么?”
那是一個實時更新的“城市微環境指數”,精確到他們所在街道的pm2.5數值、噪音分貝、光照強度,甚至還有空氣中某種特殊“惰性煉金塵埃”(新聞里新出現的名詞)的濃度,全都清晰地顯示著。
更神奇的是,指數旁邊還有一個小小的圖標,是一枚盾牌形狀的徽章在發光——那是新成立的“環境凈化與煉金物質管理部門”的標志。
世界的變化,不再僅僅是新聞里遙遠的大工程,它開始精確地滲透到每條街道、每口呼吸的空氣里。
看完天氣預報,叔叔有些茫然地繼續換臺。
一個農業頻道,解說員正向觀眾介紹農科院最新的‘無土培育’成果,太多專業術語叔叔聽不懂,就聽懂了“生長周期縮短至傳統農業的三分之一,單位面積產量提升五倍,且完全規避病蟲害與農藥殘留”;他還看到一個像是年輕了十幾歲的老人興奮地在那一排排種植著稻米、但懸浮在空中的透明玻璃槽中來回渡步。
“菜還能這么種?”作為家庭主婦的嬸嬸驚呼出聲,眼睛瞪得溜圓,“這以后菜價也要降了?”
她下意識地看了眼廚房菜籃子里那幾根還帶著泥點的黃瓜,感覺像是出土的文物。
一個教育頻道,一位白袍上有著一枚半朽世界樹徽章的白發教授正在全息投影上拆解一個由光紋構成的復雜立體結構:
“……這就是‘言靈·剎那’的局部時間膨脹效應在微觀粒子層面的數學模型!注意其與廣義相對論的兼容性修正……”
教室里如饑似渴的學生們正在瘋狂做筆記。
……
叔叔感到一陣輕微的眩暈。這感覺就像是他第一次坐飛機一樣,看著舷窗外的大地變得渺小陌生。
只不過這次變得陌生的不是大地,而是這個他生活了幾十年的世界。
隱約能聽見隔壁家小孩的哭聲和大人的張狂大叫:
“別哭了!你再哭我也不知道構成世界的四大元素是啥!誰讓你上課不好好聽講!實在不行金木水火土里邊蒙四個進去得了!”
“壞了!”嬸嬸一拍大腿,后知后覺地驚叫道,“現在世界變化那么快,得趕緊提前給咱家鳴澤挑個好專業!萬一選了個廢專業以后找不到工作,那咱倆就別想著退休享福了!”
“專業?就這個形勢發展下去,我估計天體物理,還有那個啥啥龍族煉金學會很熱門……”
“快看!是明非!”嬸嬸突然拔高的聲音打斷了他的話。
路谷城猛地回神,才發現自己隨手按到了綜合頻道,屏幕上正直播著一場莊嚴肅穆的全球峰會場,巨大的環形會場坐滿了各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