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我買她過來!宏叔,這事兒麻煩你去辦下。”楊哲道。
楊宏笑著應了聲是。買人比直接給金幣劃算,買個小丫頭,不過幾百金幣,還給家里添一勞力。
紡織和印染奴隸都圍了上來。
“哲爺,我以前在主家做紡織工,我知道幾種布料的配方……”
“哲爺,老奴也有一計獻上……”
“……”
苦奴都高興瘋了!他們是苦力,但他們并不是傻子。他們往往從事某種勞動若干年,掌握著一兩項小技術秘密,理所當然。這些東西,可能在他們原本的主家里根本不值一提,但對初次涉足紡織工業的楊哲、楊家來說,都是寶貴的經驗。
楊哲真給錢!根據他們提供的技術訣竅的價值,獎勵數百、上千的金幣。
黃燦燦的金幣發下去,叮當叮當作響。
深深刺激了楊家人和其他苦奴們,就連族學里的小孩子,讀書的聲音都大了不少,練功時,也再沒有誰偷懶磨洋工了。
布織出來了,下一步,就是印染。
印染這一塊的勞動強度要大許多。需要人力攪拌、調配、添加染料,但是,楊哲在這一塊安排了一百個相對體力更好的苦奴,讓他們分為四個班組,輪流上工,還給他們發放重體力勞動補貼。
印染方面,楊哲和楊家人完全不懂。但在楊哲的重金獎賞下,印染師傅挖空心思,絞盡腦汁,把這輩子學到的本事,都翻找了出來。不僅賣力獻計獻策,而且耐心細致地教授徒弟。
幾番獎勵下來,苦奴徒弟教出來,幾個老織布工人和印染工人都成了“師父”,不用親力親為了,翹起腿兒動動嘴,儼然有了大師傅的派頭。
底樓,是服裝生產車間。
一百余名老妓和女性苦奴,組成了三百人的裁剪、縫紉女工大隊。同樣是三班倒,但她們則是流水線作業。剪袖子的只剪袖子,縫褲腿兒的只縫褲腿兒……
才開始,楊哲沒打算弄新花樣,因為,不需要。
在他的縫紉機沒有被推廣開來前,他完全可以以量取勝,不需要以別出心裁。
等別人也開始用縫紉機了,才是他引領潮流的時候。
所以,半月服裝廠生產的第一件衣服,是改行的老妓提供的圖樣。貴族男女慣常愛穿的一種圓領長袖直筒睡衣。
縫紉機,簡單易學。
女人們只用了兩天,就把腳踏縫紉機蹬得呼呼轉,縫紉出來的線條又均勻又細密,看起來賞心悅目。
還剩下兩百多名苦奴,楊哲把他們交給幾個楊家男人領著,安排在了灑掃、漿洗、挖取海泥種植蔬菜、花草的雜活上。
半月島,猶如一個機器,按照楊哲的設計,轉動起來。
8月10日。
這是一個很普通的早上。
一切都上了軌道之后,楊哲就發現自己沒什么事可做了,除了修煉。
別的事,都可以安排別人做,只有修煉必須自己親力親為。
一大早起來,楊沫兒就在訴苦。“哲爺,求你了,我都十四了,就不用讀書了吧?”
楊哲說:“好啊,你先寫一篇一萬字的文章給我,寫好了,就不用讀書了。”
楊沫兒撇著嘴,想哭。她大字不識一籮筐,一萬字?那是多少?全寫“一二三”行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