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很簡單體制限制
對于世界級強國來說,政府都需要有集中資源的能力,也就是強大的動員能力,因為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資源,以應對國家的災難。
這里面的基礎就是國家必須擁有強有力的中央政府,這是核心,因為只有中央政府強大,才能聚集地方力量,形成合力,而印度因為民族、宗教等復雜原因,中央政府掌控力較為一般,很多地方邦都不愿意聽話。
尤其是像阿薩姆邦這樣的少數民族偏遠地區,基本上很難管到。
所以從一開始,交通部長就沒有考慮過上報中央進行物資調配。
而另一點值得說的,就是軍隊賑災。
全世界各國軍隊的目的和宗旨都是保護本國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同時應對其他國家發動戰爭,在特殊時期,軍隊也能充當救援部隊使用。
在夏國,特警、武警、軍隊投入搶險救災是很常見的,但在西方國家中,軍隊普遍不會擔負救災任務,之前澳大利亞發生山林大火的時候,澳國政府試圖調本國軍隊去救災,就遭到了澳大利亞軍隊的明確拒絕,因為他們不是專業消防人員,很容易受傷,以至于最后澳大利亞不得不申請國際援助,讓國際專業救火隊來救火。
包括美國軍隊往往也不愿意參與救災,因為聯邦制度原因,軍隊不能隨意在國內使用,相比起“業務能力”不強、調動繁瑣、存在政治隱患的聯邦軍隊,邦州政府往往更愿意使用警衛隊。
印度也是一樣。
他們的軍隊兵力有限,除去部署在邊境地區的軍隊,以及印度內部保留的后備隊,實際能調動的兵力很少,加上體制問題,軍隊極少插手救災,邦政府也不愿意低三下四去求助。
因此,顧幾這些提議,在他們眼中看起來就有些“膽大包天”的意味了。
首席部長沉默了好一會兒,才咳嗽兩聲,緩解了尷尬。
“維迪的提議值得深思,要盯緊氣象、環境的變化,準備好物資,交通、氣象兩位部長,就由你們負責與中央溝通,農業部長要積極配合,至于向軍隊求助,仍需再議,好了,這場會議到此為止,各部門馬上按策略行動,具體行動方案我會讓秘書下發到各位手中”
“是”
眾多縣長、部長齊聲喝道。
臨走前,有不少部長特意用眼神“剮”了一下顧幾,似乎還在埋怨他給自己增加多余的負擔,就連他的便宜上司農業廳部長都懶得管他。
但實際上,顧幾這套安排仍舊不是萬全之策。
且不說軍隊無法投入賑災,就算首席部長同意聯系軍方,印度軍隊所能發揮的作用也是有限的,首先就是印度的基礎設施非常差,交通線路少,防洪設施薄弱,其次就是軍隊缺乏專向搶險救災訓練。
在顧幾的印象里,世界很多國家的軍隊只會用來打仗,而搶險救災屬于“非戰爭軍事行動”的概念,只有大國軍隊才會強調執行多樣化任務的能力,比如對災難實施人道主義救援、執行維和任務、實施制裁、顯示武力等。
所以印度軍隊去救災,頂多也就是去救人,從根本上上無法進行攔截防汛。
會議室很快人去屋空。
現場只剩下災害管理部這幾人,部長抿著嘴,看著這個長相英俊的顧幾,越發覺得對方不簡單。
作為印度專門針對防治災害而成立的部門,能擔任部長都不是善茬兒。
僅根據顧幾字里行間的幾句話和策略,他就斷定出這小子的危機處理經驗非常豐富,最重要的是有國際視野,能夠根據國際先進的賑災經驗,轉化到印度本土上來。
倘若真能借助這次賑災處理,轉變印度目前有些落后的災害管理制度。
那是多么值得慶賀的一件大事
以至于,災害管理部長起了爭才之心。
“我叫阿努拉格,是阿薩姆邦災害管理部的部長,你在會議上的表現我很喜歡,有真本事,不怕得罪人,有沒有興趣來災害管理部,我打算讓你跟法緹瑪成立一個前線災害調查組,負責實時偵查這起熱帶低壓引發的暴雨災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