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愧是軍方數據,好詳細。”
顧幾驚訝著海軍預報模型的復雜程度,模型動態覆蓋了未來10天的天氣預報,包括海洋表面空氣溫度,云形成、云移動預測,低空風預測、大氣熱通量等。
這些氣象數據可不僅僅是為了天氣預報那么簡單。
比如低空風,對于軍方飛機、導彈、無人機精確飛行、制導非常重要;海洋表面空氣溫度涉及到電子戰中計算大氣波導;預測云動向,則是為了支持攻防情報、監視和偵察任務。
唯一比較拉胯的就是精度。
美國最新研發的氣象模型的單位像素精度已經可以達到35公里,夏國在冬奧會中更是局部實現了百米級超高精度,而印度海軍雖然是宏觀灣區預測,但精度只有十幾公里,還處于美國七八年前的水平。
不過這并不影響顧幾去分析熱帶低壓未來走勢。
從模型預測上來看,熱帶低壓從孟加拉國附近登陸,上下分別輻射到印度東北部的阿薩姆邦以及西側的西孟加拉邦,也是目前阿薩姆邦下暴雨的主要原因。
隨著時間變化,熱帶低壓開始偏轉。
受大陸高山影響,阿薩姆邦的低壓帶逐漸減弱,預計兩日后降水徹底消失,可令他沒想到的是,失去“右臂”的熱帶低壓在偏轉過程中,重新回到孟加拉灣,并再次在海面上積蓄力量,大有演變成熱帶風暴的架勢。
熱帶風暴屬于熱帶氣旋等級劃分中的第二級,已經算是臺風或颶風,不但降水比“幼年期”的熱帶低壓更強,風力也要更大,能達到172242米秒。
學過高中地理的都知道,熱帶氣旋一旦登陸基本都會迅速減弱甚至消失。
一方面是因為臺風登陸后失去了海洋充足的水汽供應,另一方面,則是陸地上的阻礙物過多,高低起伏,摩擦力大,會快速損耗臺風能量。
可也有一些比較特殊的例子。
比如著名的“臺風之王”玉兔,重擊美國塞班島減弱后,又重新顯著加強,重回17級臺風的王位,主要原因是“眼壁置換”現象,只要完成了風眼重組,在新風眼構建完成后,臺風就會有顯著的增強。
眼前的孟加拉灣熱帶低壓正是如此。
根據氣象預判,顧幾推算出重新增強后的熱帶風暴,很有可能會重點襲擊西孟加拉邦。
這也與他最初的推斷相吻合。
阿薩姆邦背靠喜馬拉雅山脈,山巒眾多,容易消耗氣旋能量,可前者地處世界最大的恒河三角洲,地勢一路平坦,完全無法阻擋熱帶風暴的強風暴雨,美國颶風災害遠比其他國家嚴重正是因為這一點,中部大平原沒有山脈阻擋。
顧幾像是想到了什么,急忙調出了手機衛星地圖。
可因為信號差,加上暴雨雨水沖刷,他費了好大力氣,才找到西孟加拉邦的地形圖,按地勢形態,它被分成兩部分,北部地區擁有高落差的提斯塔河、托爾斯塔河、蘭吉特河以及默哈嫩達河流,南部地區則擁有恒河、胡格利河、汝普納拉蘭河以及達莫達爾河。
這足以證明,西孟加拉邦的水域資源都不比阿薩姆邦差,甚至還要更強。
尤其是北部地區眾多河流修建了大大小小上百座大壩,按照三角洲平原秋冬急需農業灌既的套路,它們一定是蓄滿了水的,倘若熱帶風暴登陸,大壩潰堤,西孟加拉邦將會爆發比阿薩姆邦更嚴重的洪災
而西孟加拉邦人口足有一億,是阿薩姆邦的三倍
其中更是坐擁印度第三大城市
加爾各答
就在顧幾陷入巨大的危機漩渦中時,救援舟艇部隊終于安全到達陸地邊緣,雖然這里依舊有積水,但因為有丘陵的阻擋,水只能摸過腳踝。
此時已經是后半夜凌晨一點多。
很難想象,他們從9點半開始遭遇洪水襲擊,被活活困在列車里近四個小時。
不得不感嘆,人類的求生本能真的是個奇跡。
災民們歡呼雀躍地從舟艇上跳下來,根據士兵的安排,徒步趕往最近的避災中心,而一些老弱病殘則被陸軍派來的運輸車直接拉走。
“太好了,維迪,我們再次踏上這片土地了”
法緹瑪正想跟顧幾分享著劫后余生的喜悅,可對方只是表情凝重的低著頭,并沒有任何回應,“維迪,維迪你怎么好像不太開心,是發生了什么事情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