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便被普拉丹專門安排到了舟艇部隊,擔任第14支隊指揮員,手底下掌管著27支皮劃艇。
法緹瑪跟顧幾換好水上救援服后,來到舟艇部隊認領自己的編組成員。
其中就有那個叫辛格的方臉印度小哥。
沒想到短短十幾分鐘過去,剛才還處于被救援狀態的顧幾,一轉眼就變成了他的“領導”。
顧幾掃了一眼支隊眾人,依靠著洪水急流專精印記的知識加成,他心中很快就有了編隊方案
“由于岸上指揮部還未組成,專家指揮組的具體方案命令還沒有下發,我先暫定一下咱們14編隊的隊形,我們要采用39模式,將27支橡皮救援艇分成9個小組,每個小組由3艘橡皮艇和9名隊員組成,3人一艇,每組設置一個組長,明白么”
“明,明白”
眾人陸陸續續地回答道,只有辛格的聲音顯得最大。
法緹瑪在一旁小聲滴咕著
“維迪,這些人似乎并不太服從你的安排啊。”
“沒事,等到了現場,自然就明白了。”
沒想到顧幾并不在意,畢竟這幫人能進入印度國家救災部隊,基本上都是各邦警察、消防中的精英,他們不像普拉丹一樣了解自己的能力,對他性質不高也很正常。
“呋”
這時,一聲尖銳的哨聲響起,代表著部隊開始正式行動。
所有人按照各自編隊指揮員的指揮,幾人一組,頂著大雨乘坐運輸車,跑到設備存放點,分別推著橡皮艇與外掛動力發動機快步沖入積水中。
一千多人的救援部隊同時出動,場面還是很壯觀的。
隨著不斷深入,直到水位達到一定高度后,眾人分散后陸續上船,發動了動力引擎,伴隨著轟隆隆的內燃機轟鳴聲,數百支橘色的反光救援艇開始在洪水中劃出一道道三角形的分浪,朝著北方的布拉馬普特拉河河岸前進。
“三船一組洪水湍急,注意避碰規則,編隊行駛時,舟艇之間前后間距應保持至少10,防止舟艇碰撞或受波傾翻”
顧幾拿著后勤配發的防水擴音器,對著自己編隊的救援指揮大喊道。
他之所以選擇這樣編隊,認為三橡皮艇模式最為當下危機環境,根據水域風險等級,“39方案”最適用于下游存在滾水壩、落水坡形成沸騰線、翻滾流等高風險水域,可承擔災情偵查、人員疏散、營救遇險群眾等高難度救援任務。
本身洪水蔓延的地方距離河岸就不遠,再加上橡皮艇配備的動力很足,大約十五分鐘左右,舟艇部隊就已經進入洪水中心了,湍急的水流咆孝著,像群受驚的野馬,從東北方向奔來,勢不可當。
周圍的樹被刮得東倒西歪,整片野外樹林就像變成了澤國一樣,根據周圍的樹冠參照,顧幾預估當前的水位高度已經有五米之高,而這還沒到達河岸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