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受困災民呢,你們一共找到多少人”
“119是119”
這一次,沒等顧幾開口,他身后的辛格等救援人員突然沖上來搶著回答,說出這個數字的時候,每一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控制不住的激動和興奮,以至于讓顧幾微微錯愕,只得順著大家的口吻回答道“報告編隊總指揮,14支隊在搜救行動中,一共找到并轉移受困災民,119人”
“我的天,4個小時,119個”
“人均救援146個,這算是很高的效率水準了”
“14支隊這么厲害不是說他們的隊長是總干事從邦政府臨時借調過來的么”
“你光顧著轉移,沒看到他們隊長的能力,聽說特別擅長編隊指揮,我們隊長都學過14支隊的舟艇隊形技術”
其他救援人員紛紛投來羨慕的目光。
要知道,放眼印度國家災害響應部隊成立至今,四小時人均救援146都是一個很厲害的數字了,畢竟隊伍行動時,距離洪水爆發都已經過去了四個小時,而且又是五十年難遇的大洪水加熱帶低壓暴雨。
普拉丹微微一怔,舔了舔干裂的嘴唇,伸出雙手捧著顧幾的兩臂,笑道。
“我果然沒有看錯你,幸虧有你們14支隊在,否則光靠我們救下來的那十幾個人,國家危機管理委員會和內政部一定會怪罪下來,輿論媒體也會噴死我們”
“在次生災害里找人的難度是成倍上升的。”
作為親身經歷過水下搜救的顧幾,當然知道想要在泥石流和山體滑坡中救出活人有多么難,“不過當下最重要的,是熱帶低壓登陸活動還會持續多久,這關乎到后續阿薩姆邦的賑災政策以及其他鄰邦的應急準備”
有了“119”這個亮眼數字,顧幾現在可謂聲望日隆,提議自然得到普拉丹的重視。
他親自將顧幾引薦到專家指揮組。
這里坐著來自印度中央政府的頂尖災害處理專家,顧幾趁此機會便將獎勵中的熱帶低壓氣象預測,換了一種合理方式講了出來。
當然。
他也知道這些老家伙不可能僅憑他口述的論據就下定論,于是補充道“所以,我的建議是讓危機管理委員會聯系海軍基地,讓軍方把孟加拉灣的海洋氣象預測數據共享出來,就能知道我所預判的是否正確。”
“這一點,我們還需要上報危機管理委員會。”
幾名專家教授蹙眉弄眼,既不肯定,也不反駁。
顧幾并未繼續強求。
就算海軍軍方不同意,氣象中心的技術人員早晚也會發現熱帶風暴的初期形成端倪,到時候只不過是晚幾天罷了。
他現在所做的一切,不過是希望在真正的災難來臨前,給中央內閣政府,以及印度民眾多爭取一點準備時間。
或許這就是國家級災難吧
在沒有高級身份的前提下,個人撬動的力量很有限,要不是顧幾這段時間不停努力表現,別說給這幫專家們提建議了,他連大門都進不來
走出營帳。
顧幾抬頭望著天上的暴雨,一天一夜的高強度應急指揮處理,終于將疲憊感襲上心頭。
現在的他,腦子里暈乎乎的,身體也提不起什么力氣,只想倒頭就睡。
轉過頭,剛想跟法緹瑪告別,卻沒想到正好對上對方的視線。
法緹瑪用崇拜的眼神盯著他看了許久。
顧幾被看得有些發毛,左右瞧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