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一切相信政府”
有了希望,加上大批的持槍士兵,人群再次恢復平靜。
直到舟艇部隊停靠在貧民區主干街道入口處,顧幾忽然聽到一段兒比較熟悉的呼喊。
“維迪維迪在不在這里”
“我在這普拉丹”
這真是巧了,原來這支舟艇部隊正是之前負責支援阿薩姆邦的那一支。
其實這也是最優方案。
因為西孟加拉邦本來就與阿薩姆邦接壤,距離很近,再加上普拉丹指揮的災害響應部隊無論是物資、裝備、營救技術,全部都是現成的,免去了準備、磨合的時間,可以最大化發揮部隊的作用,付出的成本也是最低的。
普拉丹還是老樣子,一頭灰白色的卷發,絡腮胡,穿著橘色反光救援服。
原來他離開的這幾天,因為降雨已經停了很多天了,城鎮積水也在不斷下降,舟艇部隊的作用也就越來越低。
所以普拉丹只留下了一百支舟艇沿河搜索救援,剩余所有部隊,全都按中央內閣內政部命令,調來加爾各答協助支援。
隊伍里,不少救援人員偷偷激動地跟顧幾打著招呼。
他們正是之前顧幾負責指揮舟艇14支隊的那些隊員。
“我來給你介紹另一個幫手”
顧幾跟他們簡單回應了一下,旋即便帶著普拉丹與馬洛見面,兩者都屬于重視實干,直來直去的大老粗,一番介紹,才知道原來都是陸軍57山地師的戰友,很快就成為了朋友。
有了軍隊和災害響應部隊的幫助。
轉移行動立刻就輕松了不少。
在之前的原本計劃上,顧幾多安排了“半路搭乘規則”,就是讓舟艇部隊在運送完老弱病殘后,原路返回,再接上徒步趕往安全區的青壯年。
由于舟艇在水中的速度要遠快過頂著積水行駛的大客和車輛。
所以來回折返的次數也就更多。
這無疑給難民們被救的希望又增添了幾分,為了增加他們的積極性,顧幾設定,每次折返回來,都會優先轉移隊伍最前方的人群。
如此一來,為了盡早趕往安全區,大家就會加倍努力趕路,而隨著隊伍推進,舟艇部隊折返的距離也越來越短,次數越來越頻,最終達成全部轉移的計劃。
馬洛和普拉丹也都認為這套方案可行性很高,也能最大化利用舟艇靈活、高機動性的特點。
接下來的一個多小時里。
中、南兩區的大客,以及軍區運輸車也全部趕到了北區,在車、船、艇三通道運輸下,數百萬的難民正一點一點向安全區轉移。
中城區的馬坦公園處,原本空曠無比的公園早已擠滿了人群,公園四周,消防員按照顧幾的建議,將樹林與消防沙袋綁在一起,搭建了一個兩米多高的臨時防洪堤。
“維迪先生,中城區已經沒有地方了,馬坦公園、作家大廈、還有很多寫字樓,全部都擠滿了人,已經達到了可容納的上限”
“南部城區呢”
“也是一樣,北區的人口太多了,高地勢的建筑又太少,你也知道”
“想辦法將南區的民眾往郊外高地勢轉移,然后中區再向南區轉移,這樣或許能空出更多的位置”
電話里,顧幾再次收到首席秘書拉納特的報告,安全區的容納空間已經到了上限。
可現在還剩下最后幾十萬人在路上,如果就這么放棄,完不成任務先不談,對于這些堅持到最后難民們來說,未免有些太過殘忍。
嗡嗡
“等等,我這邊來了個電話。”
顧幾正琢磨著是否有更好的解決辦法,忽然手機傳來震動,他拿開一看,是法拉卡大壩技術員,他當即掛斷接通。
“維迪先生,法拉卡大壩,潰堤了”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