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它離開瑯琊臺,尚且還能利用大海逃遁,然而秦天給它的指令卻是讓它呆在瑯琊臺上,庇護一方之民。
不過,雖然危機甚大,小白此次,亦是有驚無險。甚至能夠利用這次危機,更進一步。
只不過為它扭轉這次危機,甚至將之化為機緣的人,究竟是誰呢
一道靈光陡然在秦天心頭乍現,他轉過頭,看向西側。
下一刻,一抹笑意在他臉上浮現。
“居然是他”
距離秦天不到十里的海綿上,一艘小船正在艱難地前行。
小船已經極為殘破,顯然已經經過了不少風浪。這是一條極小的船,長不過三丈,上面有一個低矮而破敗的船篷,帶著明顯秦船的方正風格,顯然是大秦水師的小舟。
這種小舟一般是用于大船之間的通信使用,秦軍稱這種船為“馬船”,因為除了通信外,它最大的作用就是于大船不適合靠岸的地方,運送馬匹登船或者靠岸。
如此小的小舟,只有在船隊的庇護下方能在大海上航行,否則隨時都有被海浪掀翻吞噬的危險。
然而此時這條馬船周圍數里,卻根本沒有任何大舟的影蹤。
別說方圓數里,方圓百里都不會有,因為大秦水師此時正奉命于在扶桑南部,沿著鹿兒島一路南下。
這意味著,操舟之人不僅僅膽大包天,而且運氣極為不錯。
當然,亦有地理之因。
瑯琊郡本就三面環海,按照后世說法,乃是一個突出的半島。
而此處距離瑯琊臺不過百里,而且并非是向東百里,而是向南。
雖然對于秦人來說已然是海外無人可踏足之處,但是實際上,此處尚是瑯琊近海。
此處按照后世的叫法乃是黃海,只是黃海之名一直到距秦朝兩千余年后方才出現,在此之前,此處一直都被叫做“東海”。
東海北部為瑯琊郡,西為東海郡,東邊是箕子國,亦即后世所稱高句麗,三面皆陸地,使得東海水波不興,風平浪靜。
傳言自商周時起,便有不少野人腰間綁上葫蘆,順著海浪漂過東海,漂到箕子去,這些人被稱為“瓢人”,后成箕子樸姓起源。
這便如后世箕子人助紂為虐,狐假犬威,因其隨身帶棒,故被稱為“棒人”或“棒子”一般,有異曲同工之妙。
不管怎么說,東海綁個葫蘆便能泅渡過去,一艘小船能夠安然穿梭于碧波之中,亦屬平常事。
馬船乃是劃槳船,無帆。此時馬船后部,正有一名男子,正奮力劃槳。
男子身著黑色袍服,明顯是極為華貴的制式,想必若是完好時,頗有飄飄欲仙之感。只不過風吹日曬,又有海水浸泡,此時已經變得襤褸臟污,露出黑黝黝的胸膛。
他的袖子已經被撕掉,包括袍服下擺也已經被撕開,露出兩條光溜溜的腿,看起來頗有些滑稽。
不過他的頭發與胡須倒是整理得一絲不茍,尤其是胸口處掛著的象牙牌更是一絲污漬也無,襯著他已經黑黝黝的胸口,愈發顯得雪白如初。
男子縱使是奮力劃槳之時,亦小心地用手臂遮住濺起的水花,免得海水濺上牙牌。
而牙牌上正刻著幾個篆字大秦始皇帝尋仙使福。
此人,竟是消失已久的徐福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