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這里,諸葛亮微微嘆了一聲氣。
以他的才能,哪怕是毛遂自薦,也是絕對不擔心會被輕視。
可這世間,還未出現哪怕一名能夠讓他看得上眼的君主。
董卓張角之流自不必說,一個軍閥,一個農民起義的頭子,都擔當不起大義之名。
至于如今那風頭正盛的曹操,同樣也為諸葛亮所不恥。
在他看來,此人就奸臣之相,只怕是滿腦子想的都是如何篡國,也非易于之輩。
江東孫吳看似如今多才俊,但諸葛亮卻是已經敏銳的發現,孫吳不僅實力弱小,而且后繼無人。
決定他不主動出山投奔孫吳的最主要的原因,便是諸葛亮看不上孫吳。
這一家從本質上來說,和那曹操并無二致,同樣也擔當不起大義的名分。
至于這天底下到底誰符合諸葛亮的需求
諸葛亮心中或許已經有了一二人選,只是不知道到底該何時出山
今夜觀天象,突覺星象異常,只怕接下來是會天下大亂。
諸葛亮已經打定主意,若是再找不到機會,只怕他就要腆著這張臉毛遂自薦了。
“不能再這么蹉跎下去了”
諸葛亮忽然將手中的羽扇猛地一收,竟是做好了出山的準備
今夜發覺此天象的并非只有諸葛亮一人,但凡會點觀星手段之人,或多或少的都注意到了星象的不凡。
諸如郭嘉、魯肅、賈詡、荀彧之流,無一不發覺天地變化。
有人隱隱有惴惴不安之色。
但同樣也有人狂悖無禮,誓要逆天改命。
更有諸如曹操孫權此類梟雄之輩牽強附會,將其認為是自己即將崛起的征兆,進而大肆宣揚。
“天命加身,這就是天命加身啊”
曹操哈哈大笑
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他,不僅占據了大義的名分,而且實力最為強勁
前些年在奉立東逃的獻帝于許昌后,曹操借由朝廷名義來討伐各地群雄。
而經過多年的南征北戰,更是先后破袁術、滅呂布、降張繡、逐劉備。
僅僅不過數年,曹操的勢力便發展成兗、豫、徐三州、部分司隸、雍州等中原地區。
俗話說得中原者得天下,曹操距離真正得到中原亦是不遠了。
而后曹操更是在許攸的建議下,親自率兵火燒袁紹的軍糧
官渡之戰,曹操出色的以少勝多,擊敗了河北強大的割據勢力袁紹。
而后曹操并未放松,在接下來的幾年時間里,更是接連消滅了袁紹三個兒子袁譚、袁熙、袁尚的勢力
隨后,曹操又在白狼山之戰中,派遣大將張遼率領先鋒部隊大破烏桓并斬殺烏桓單于蹋頓。
自此遼東已經是唾手可得。
曹操并未放棄這個機會,很快他便徹底平定遼東,最終統一了北方。
至此,曹操覺得自己統一天下的大業已經成功一半了。
原因也很簡單,從古至今,無論什么時候,南征總是要比北伐要簡單太多太多的。
其中的因素十分復雜,但其實總結起來最關鍵的一點只有糧草問題
南方和北方比起來,相對肯定是要富庶許多的。
不管是糧食產量還是經濟貿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