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家伙根本沒這個膽子
但反過來,曹操就不得不擔心孫權的襲擊,分出大量的精力面對孫權。
從敵人的角度都能看出來,劉璋是真的無能。
去拿下這種人的地盤,諸葛亮心中也不會有任何負擔。
其次便是荊州和益州都是兵家必爭之地。
首先是荊州,北靠漢水、沔水,東面和吳郡、會稽郡相連,而西邊和巴郡、蜀郡相通,可謂是交通要到,兵家必爭之地。
依靠漢水、沔水,兩條河流,物資的轉運將不再是問題,一直到南海,都能暢通無阻。
而且作為的地勢險峻的交通要道,拿下荊州就代表著劉備能夠真正有了謀取天下的大勢。
荊州這么重要的地方,守備的將領卻是一個酒囊飯袋,天予不取反受其咎,這便是諸葛亮的核心思想。
劉備各方面都十分符合諸葛亮的要求,甚至就連他的忠義都完美適配諸葛亮的需求。
可唯一一的問題便是,這家伙似乎有點太忠義了。
如果不能扭轉他的思想,只怕他根本不會做出主動攻打別人這種事情出來。
不管是裝的也是真的,這都讓諸葛亮感到幸福又頭疼。
幸福是因為他終于找到了一個能夠真正匡扶漢室的人,難過的是這家伙是似乎太過忠義了,根本不知道變通是什么。
所以在做出決策之前,諸葛亮得先找出各種理由,讓劉備擺脫自己心中的顧慮。
只是不同的人對劉備有著不一樣的看法。
在諸葛亮眼中,劉備或許只是太過忠義了,但在其它人眼中,劉備或許就只是一個愛惜自己羽毛的偽君子。
這個時候,諸葛亮甚至忍不住想起來了秦天此前的所說。
如果換做曹操,只怕他不會有任何的心理負擔,反而是會快馬加鞭,先把荊州拿下來。
劉備需要考慮名聲羽毛,但若是換做曹操
曹操什么有軟柿子你不捏
諸葛亮忍不住微微嘆了口氣。
但這也正是他選擇劉備的原因。
如果不是看中了劉備的忠義,只怕諸葛亮也不會出山。
只能說有得必有失吧。
言歸正傳,拿下荊州之后便是益州。
荊州雖然是兵家必爭之地,但卻不是一個好的核心據點。
因為他實在是太過重要了,所以必然會承擔最直接的沖擊。
而想要建立一個政治中心,易守難攻才是最重要的。
諸葛亮所給出的選擇便是益州。
益州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土地肥沃,將此處作為政治中心不需要有任何負擔。
最關鍵的是,此處還是高祖的發家之地,是大漢的龍興之地。
占據了此處,雖然沒有曹操那般有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治優勢,但和江東比起來,還是強上不少的。
當然,你讓諸葛亮來選,他肯定是會選江東的。
但沒辦法,只能瘸子里面挑將軍,盡可能的給出最好的選擇了。
除此之外,劉備再怎么所也是皇室后代,而且在天下都有薄名,加上益州是大漢的龍興之地。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劉備和曹操的政治優勢也沒有差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