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智珠在握“曹操想要南下,想要去江東只有一個辦法,那便是依靠荊州的水師。”
這也是曹操的第一個目的便是劉備的原因。
如果沒有荊州的水師,曹操就別想什么打下江東了。
難道他要依靠一群步卒來跟水師戰斗嗎
而這便會引來另外一個問題。
“荊州水師歸附曹操,只不過是在他軍隊的威逼之下,并非心悅誠服。”
畢竟是一群降卒,沒有經過時間的消化,他們能夠發揮多少戰斗力
按理說,曹操現在最正確的做法便是屯兵江陵,靜待時機。
可這樣又會給他后方的馬超、韓遂機會。
所以曹操必須要速戰速決,要么就干脆放棄荊州,直接退回去,但這又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曹操現在是進退兩難。
想要依靠荊州水師,那肯定靠不住,那二十萬大軍當中頂多六七萬水師。
這樣一來,雙方的戰斗力就幾乎被拉到了同一水平線上。
雖然孫權和劉備的實力也并不是十分強大,但拉出來個萬的水師還是沒什么問題的。
于是實力對比便從八萬對二十萬變成了四萬對六萬,這樣差距就很小了。
只需要計謀得當,并非是沒有勝利的機會。
況且對方又是降卒,定然發揮不了太多的實力,勝局堪稱已定
而水師拿不下江東,曹操縱使有二十萬大軍又能如何
二十萬步卒面對五萬水師,也只能望洋興嘆,甚至被水師當成活靶子來打。
如果曹操失了智,讓這些不善水戰的士兵走上戰船,那只怕孫權和劉備的嘴巴都能笑歪來。
不善水戰的步卒強行上船和水師戰斗會發生什么
結果所有人都能想到。
而就在此時,諸葛亮則是拋出了最關鍵的誘餌“如今,將軍統領數萬大軍,與劉備齊心協力,定然輕松擊潰曹軍。
“等到曹操失敗,他必然會退回北方,至少五年之內沒有南下的實力和機會。”
“如此一來,荊州與東吳便獲得了極大的發展的時間和空間,天下三分之勢已定,成與不成,全看將軍一念之間”
別的都是虛的,諸葛亮的關鍵誘餌在荊州。
說白了,孫權不愿意和劉備聯合的關鍵原因還是不想放虎歸山。
就算打敗了曹操,曹操是得有許多年沒有力氣南下了,可問題是他身邊還有個劉備呢
曹操一走,劉備必然再次強盛,這無異于放虎歸山。
孫權雖然不想被曹操控制,但也同樣不想在身邊給自己養一個禍患。
但現在諸葛亮一說荊州,那就什么問題都沒有了。
拿下荊州一地,劉備的命脈基本上就被孫權握在手中了。
從此以后他根本不需要擔心劉備會對自己不利,因為荊州在自己手中,想對自己動手就得先拿下荊州。
沒有荊州,劉備屁都不是。
這就相當于諸葛亮主動把自己的命脈交給了孫權。
如此一來,孫權便再也沒有人任何后顧之憂了。
現在聯合,不但能夠擊潰曹操,解決自己的燃眉之急,還能拿下荊州這個自己已經眼饞許久了的地方,孫權哪里還有拒絕的道理。
最后的最后,諸葛亮還有一層保險。
他本不想把秦天扯出來當做虎皮,但現在情況危急,卻是不得不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