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從來都不相信鬼神之說,他只相信自己親眼所見到的東西。
那些謠言只不過是他兵變前的手段而已。
而就在此時,李淵也在考慮是否要準備遷都的事情。
說起來,李淵要遷都的理由其實也相當簡單。
北方的少數民族一直以來都是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所以每年為了防備少數民族的入侵都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
于是有個大聰明便上書給李淵說“突厥之所以一直南下入侵,那是因為我們的人口和財富都在長安。”
“突厥人南下入侵實在是太過輕易,收獲又大,所以邊關的問題才會一直得不到解決。”
“既然如此,那不如把長安城燒毀,把人口和財富遷移到其他地方去,如此一來,沒了目標,突厥人便不再會南下入侵了。”
對于這個建議,李建成和李元吉十分贊成。
這個建議看似十分腦殘,似乎支持這個決定的人都是蠢貨。
但看看這些人的屁股在哪里坐著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這些人會支持這種腦殘的決定了。
李淵李建成李元吉,這父子三人加一塊,提到打仗連李世民的一根毛都不如。
說白了,如果沒有李世民在,他們根本不可能能夠拿下這個天下的寶座
偏偏李世民現在威望越來越大,大到所有人都心懷不安。
就連李淵,都惴惴不安,生怕自己哪一天自己這個位置就坐不安穩了。
在這種情況下,從李淵和李建成幾人的角度來看,做出這種決定自然不是什么難以理解的事情了。
若是遷都了,不用防范外敵的入侵了,那李世民手中的兵權就能被光明正大的剝奪了下來。
如此一來,他們父子三人全部都能安心睡覺了。
李世民當然不會允許這種情況發生。
因此在李淵派人前去樊州、鄧州一帶,巡視可以居留的地方,準備遷都之時,李世民果斷上書駁回遷都的決定。
“北方人入侵自古以來便連綿不絕,父皇坐擁天下,擁有百萬精兵,怎么能夠害怕那少數民族的入侵呢”
“若是僅僅只是因為入侵便害怕到遷都,那豈不是讓大唐全國上下都蒙受羞辱嗎這不是平白無故讓后世恥笑”
“縱觀天下歷史,被迫遷都的只有劉辰一人,那人據說是得到了上天的懲罰,暴斃而亡,難道父親大人也想成為那般人物嗎”
李世民這話說的絲毫不客氣,一點也沒給自己的父親留面子。
他們之間的矛盾基本上早就公開化了,因此李世民其實并不是很在意細節方面禮節。
倒不如說,他現在需要一個機會來讓自己起兵謀反。
若是李淵做出什么不理智的事情,那便是李世民起事的最好時機。
當然,李世民也不會表現的如此明顯。
于是他便裝出義憤填膺的樣子接著說道“衛青霍去病不過是漢朝的一屆武將,尚且能夠說出匈奴未滅,何以為家這種話。”
“我身為大唐的藩王,難道不能做到這一點嗎”
“請求父皇給我幾年的時間,屆時兒臣一定將那頡利可汗的脖子上套上繩子獻給父皇”
“若是到時候不成功,再說遷都之事也不晚”
李世民這話說的十分圓滑,看似是在義憤填膺,其實話里話外透露出來的意思也很簡單。
他不是不支持遷都,只是不支持現在遷都。
若是連仗都沒打就灰溜溜的逃跑了,那豈不是平白無故的讓天下人恥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