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偏偏現在所有人都得依靠李世民來防范外敵。
現在李淵就是既想讓李世民干活,又不想給他權利,可偏偏讓他干活就得給他權利。
于是事情陷入死循環。
李世民和李建成之間的交鋒和矛盾,本質上其實是他和李淵二人之間的拉扯。
但李建成當真有那么不堪么。
這件事情也不見得。
李建成和李元吉兩個人還是有著不俗的實力的,否則雙方也根本不會拉扯這么久。
真要是如同李世民所說那般,自己的威望極高,登上帝位是眾望所歸,那李淵何必還猶豫那么久
一個無能的太子而已,說廢就廢了,直接給李世民,不就沒那么多的事情了
說白了,雙方能夠一直拉扯下來,那就證明他們之間的實力差距并不是很大。
而且由于太子正統的身份,李建成在某些方面甚至還有著極大的優勢。
他在對付李世民之時,手段說不上多么高明出色,但也覺得稱得上是步步為營,逐步蠶食。
李世民手下的實力一直都在被李建成緩慢的削弱著。
不然李世民是絕對不會如此急切的發動兵變。
如果能夠兵不血刃的拿下皇位,誰不愿意這么做
正是因為被逼到絕路了,所以李世民才會準備出其不意的發動兵變。
最后李建成棋差一著,兵敗身亡。
最開始還沒建國之時,李世民和李建成二人的功績基本上可以說是半斤八兩。
李世民縱使比較出色,但也沒好到哪里去。
但在立國之后,問題就來了。
你太子肯定是不能再和之前一樣,以身犯險了,李建成需要在朝廷之中謀劃國事。
而這個時候,李世民在外不斷征戰,聲望愈來愈高。
更讓人為難的是,沒了李建成壓制李世民的功勞,軍隊之中其它人根本比不過李世民。
那些不是皇親國戚的,沒法給李世民爭搶功勞,是皇親國戚的,實力又不如李世民。
再加上之前李世民被拿掉兵權之后,他的繼任者做的實在是太差了,這也就使得李世民手中的兵權基本上不可能被拿下了。
李世民手中掌握著如此重要的兵權,大唐的防御不依靠他還能依靠誰依靠那些手無寸鐵的朝官嗎
所以李建成決定穩扎穩打,一步一步慢慢蠶食奪取李世民手中的權利。
他不求能夠一夕之間就徹底將李世民架空,成為一個毫無作用的秦王。
反正太子的位置是他李建成的,他只需要耐心等待李世民露出破綻。
哪怕僅僅只是一個很小的破綻,他都能開始一而再再而三的削弱李世民的實力。
從一開始,李建成就立于不敗之地了。
但誰都低估了李世民奪取帝位的決心。
說他是被逼的也好,說他本來就有反心也罷,總之,當李世民做出決定的那一刻開始,事情的起因如何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了。
從他準備奪取政權的那一刻開始,他身上的罵名就絕對不會少。
他需要用更大的功績,更寬廣的胸懷來證明自己,證明自己能夠坐上這個位置是天命所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