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定會比他們兩個好,而且要好上許多。
如此一來,天下人自然知道該說什么不該說什么。
至于之后的更改制度,撤銷天策府等,其實就是在收攏權利,重新分配利益罷了。
那些反倒是細枝末節的事情了。
李世民成為太子之后,天下的改變不可謂不大,各方面也都在欣欣向榮的發展。
即便是全程圍觀了事情前后起因的秦天也不得不承認,李世民此人,的確是稱得上千古名君。
他的施政手段,對權利斗爭的敏銳嗅覺,都讓他在整治朝堂的時候無往不利。
“這天下,當真是越變越好了。”孫思邈感慨道。
此前恰逢玄武門之變,孫思邈不得已在城外等待了足足七日才被允許進城。
進城之后他便在京城租了一處宅邸,開了一家醫館。
孫思邈的醫館距離秦天并不遠,也就只有幾步路的功夫,因此孫思邈時常跑到秦天這里討教。
說是討教,其實更多的還是閑聊,消磨時光罷了。
如今天下發生了這么大的事情,孫思邈哪有心思研究學問。
他不在乎皇位上坐著的是什么人,但他在乎皇位上的君主會給這天下的百姓帶來什么樣的變化。
百姓能夠安居樂業那自然是極好的,可若是君主殘暴不仁,那天下的百姓可就有苦頭吃了。
看那李世民之前的所作所為,孫思邈十分擔心,他覺得能夠做出殺害兄長這種事情的人,肯定不是什么圣明的君主。
但李世民即位之后的一系列措施,讓他逐漸改變了對李世民的看法。
而這其中最出名,也是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事情,便是李世民赦免魏徵一事了。
魏徵是李建成的幕僚,早在許久之前,魏徵便勸說李建成將李世民調去其他地方,或者是干脆直接除掉李世民。
李世民在聽聞此事之后,便將魏徵叫來詢問“你為何要離間我們兄弟二人之間的關系”
周圍人一聽李世民這么問,頓時紛紛替魏徵捏了一把冷汗。
這擺明了就是要找事,置對方與死地啊
換做其他人估計這會已經汗流浹背,支支吾吾的不知道該怎么辦了。
魏徵倒好“皇太子若從徵言,必無今日之禍。”
魏徵是個直性子的人,他的性格注定了他不是那種會曲意逢合之人。
但同時他也有著極為敏銳的政治嗅覺。
如果李世民真的想處死他,或者是找他麻煩,其實根本沒必要把他專門叫到身前來。
像他這種小角色,隨手讓人安排一個名頭處死在獄中,根本不會有任何人有反對的意見。
這實在是再正常不過了。
那李世民把自己叫過來是為什么
說白了,無非就是為了收買人心罷了。
于是魏徵才說出了那番話。
知道歸知道,但能真的能理直氣壯的說出這番話的人,還是少數。
誰知道自己的猜測到底是不是對的,萬一太子有其他想法呢
可偏偏魏徵就這么說了,不僅這么說了,而且還得到了李世民的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