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天贊賞的看了李世民一眼。
“所以這就很好的解釋了為何南北會有如此迥異的生活習慣和方式了。”
“為何北方的蠻夷不愿意耕種土地,難道是因為他們不愿意嗎并非如此。”
“因為越往北,生活條件也就越艱苦惡劣,所以他們其實根本沒有條件耕種”
農耕所需要的水量其實是相當大的,所以草原之上的降水量根本不能滿足耕種的需求。
他們只能通過放牧來維持生活。
“不過由于玉米紅薯土豆這些耐旱的農作物出現,其實在這條曲線上方,已經有不少人進行著半農耕半放牧的生活了。”
秦天手指點了點“比如說這里,相信李兄一定有印象。”
李世民連連點頭。
“你們覺得農耕和放牧之間最大的區別是什么”
“一個吃的是肉是奶,一個吃的是糧食”
李世民給出了一個比較淺顯的答案。
秦天搖頭道“是可控性。”
“雖然都是看天吃飯,但草原之上,一場大雪就有可能凍死牧民的所有牛羊,來年牧民必將無以為生,只能南下劫掠。”
“可種地呢,就算是有各種天災,但真正顆粒無收的情況,始終都還是少數。”
“歉收或許會經常出現,但絕收,卻是基本上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秦天頓了頓“相比較于放牧的民族,農耕的民族的生活更有保障。”
“而且相同的土地,五畝地種出來的糧食能夠養活多少人但換做是五畝地的草場,能干什么”
大唐本身就胡化程度很高,百姓也時常養馬養牛養羊,李世民自然知道這二者之間的差距有多大。
“所以歸根結底,南北之間的差異,只不過是下雨多少的差異罷了”
“南方下雨多,容得下植物生長,所以森林居多,也有充足的條件耕種。”
“可北方下雨少,只能讓牧草這種消耗水量比較少的作物生長,連高大的樹木都長不出來,更不要說是農耕了”
李世民頓覺新奇無比,他還是第一次見到有人這般分析問題。
這是一個全新的,此前人從未曾想過的角度。
“天氣是會變化的,又豐年自然就有災年。”秦天淡淡的說道。
“試想一下,倘若天氣持續干旱,降水量一直減少,會發生什么”
秦天用手再次畫了一條線。
“這條線將草原和戈壁荒漠分割開來。”
接著,秦天在最開始的那條曲線的下方畫了一個箭頭。
“可以農耕的地方越來越靠近南方,可以放牧的草場也會減少,愈發靠近南方”
“結果便是蠻夷的南下入侵”李世民一拍手掌
從這種角度來分析國家大事看似不著調,但仔細想來,卻又十分合理
秦天所說的邏輯一環扣一環,前后緊密相連,根本沒有半分破綻
“可若是反過來,南方連年豐收,風調雨順”
秦天畫了一個向上的箭頭,嘴角露出一絲微笑。
“這個時候,就是中原王朝往北擴張的時候了。”
“逼迫蠻夷南下入侵的從來都不是什么可汗的意志,而是那每個人都能看得到雨水”
秦天給出了自己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