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后勤只是一方面。
另外一方面便是氣候寒冷之時,各種天災也會將人性之中的惡放大。
再加上王朝的治理問題,吏治的腐敗等因素,豐年還好說,這些問題會被無限的掩蓋。
但一旦歉收,這些問題便會被無限放大,之后便開始了惡性循環,最終導致國家體制的徹底崩潰。
縱觀歷史,無論哪一次南方對北方的征伐,不都是建立在連年豐收,百姓休養生息之上的
如果沒有風調雨順,氣候溫和的豐收,你休養再多年都沒有用。
因為國力跟不上你征伐的步伐。
不過后漢卻是一個例外,根本不能放在正常情況當中去討論。
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其實是來自于秦天。
赤壁之戰時期,秦天將高產的農作物種子傳播了出去,這就導致蜀漢的實力得到了空前的提升。
在人力的征服之下,連天氣因素也不得不為蜀漢讓路。
尤其是還有諸葛亮這個堪稱千古一相的人存在,竟然是硬生生的把蜀漢從毀滅的邊緣給拉了回來。
劉禪并不英明,甚至可以說是昏庸。
但諸葛亮大全獨斷,選拔人才,知人善任,作為蜀漢的無冕皇帝,他成功的避免了蜀漢被劉禪給折騰完蛋,并為蜀漢選拔了出色合理的繼承人。
只是諸葛亮死去之后,蜀漢還是無法抵擋歷史的潮流,最終還是沒落了。
但只要蜀漢不自己作死,他是絕對不可能亡于外族人手中的。
原因也很簡單,即便是天氣出了問題,但有那么多的高產農作物兜底,蜀漢的基本戰斗力還是有保障的。
在這種強大的后勤的保障之下,蠻夷可以小規模劫掠,但大規模入侵,是絕對不可能完成的。
但壞就壞在中間又出了個劉辰,直接導致半個華夏都差點淪陷。
雖然后來被秦天及時給拉了回來,但元氣大傷的蜀漢最終還是無法恢復到之前的模樣了。
后來經過一系列的亂世的改變,隋朝建立,蜀漢也終于滅亡,漢朝這個前后延續了近七百年的朝代,終于是在起起落落之下徹底沒了蹤影。
但那之后,隋朝的統治基礎并不穩定。
因為漢朝統治這片土地的時間實在是太長了。
哪怕中間歷經無數波折,甚至還出現了曹魏孫吳這些國家,但最終也都還是歸于漢朝。
至于蜀漢是不是漢那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反正大部分人都覺得蜀漢也是漢朝正統。
所以李淵和李世民舉旗反隋的時候,打著的也是恢復漢室的旗號。
歷史是一個輪回了屬于是。
至于隋朝真正滅亡之后,恢復漢室的口號反倒是沒人提了。
口號喊喊就得了,總不能還真的有人相信吧
話說回來,這也正是李世民求賢若渴到幾乎有些魔怔的地步的原因。
漢朝的統治太久,久到實在是太過深入人心,以至于竟然到了如果統治者不姓劉,那大家都不太愿意承認正統的地步。
唐朝看似現在繁華無比,但沒人知道唐國未來到底會如何
就如那隋,不也是烈火烹油,鮮花似錦,然后二世而亡嗎
說白了,打心眼里大家就都沒覺得這些政權能夠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