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臨海看了旁邊的西湖,眼前一亮。
“說起來,在下前陣子也觀景有感,恰逢此時節,倒是有些感悟。”
駱臨海清了清嗓子“還請靈夏姑娘聽好了”
“這首詩便叫詠鵝”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駱賓王頓了頓,看向了一遍湖中的大鵝,嘴角浮現出一絲微笑“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周圍的小孩子頓時鼓掌歡呼“寫得好寫得好,臨海寫得好啊”
駱臨海也有些自得,顯然是為自己做出這種生動活潑的詩詞感到自豪。
這算是他難得的發揮了,即便是從小便自詡天才的他,也極少做出這種佳作
“可為什么是詠鵝呢”沐春有些不解的問道。
“你既然想和我師妹玩,那應該作一首詠師妹,或者詠喵才對,怎么會作一首詠鵝呢”
“這”駱臨海嘴角抽了抽。
不是你們說什么詩都可以的嗎
當然,這話駱臨海肯定是不敢直接說出來的。
“說來不怕姑娘笑話,其實這首詩我此前就有所想法了,只是一直都不滿意。”
“今日得見姑娘和姑娘的師妹,這才有感而發,完善了這首詩。”
“想好之后頓覺佳作,便連忙拿出來獻丑了。”
“若是姑娘想要一首詠喵,在下也能做,就是就是可能沒這首詠鵝這么朗朗上口”
駱臨海十分實誠的就把自己的心理路程給說了出來。
莫說是靈夏了,就連沐春對詩詞也是一竅不通,她甚至連什么是平仄都不知道
無奈,兩個人只能把求助的目光投向了秦天。
她們只覺得這一首詩的確是朗朗上口,聽上去很有趣,但也就僅限于此了,他們并不能分辨清楚這首詩到底好在哪里。
另外一邊,秦天已經有些愣住了。
“原來,這首詩是這么來的嗎”
秦天不禁感到有些有趣。
這首出名的詠鵝后世那可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詠鵝有什么深刻的內涵嗎沒有。
有什么發人深省的故事嗎也沒有。
詠鵝就是簡簡單單的一首寫鵝,大白鵝的詩,僅此而已。
而初唐四杰王楊盧駱當中的駱,在今日便初顯鋒芒。
初唐時期,整個大唐的的文風尚未脫離后漢的綺麗余習。
由于秦天的插手,加上各種歷史因素疊加在一起,最終導致了后漢之后,整個社會上的文風習氣都不是十分健康。
時人行文大多都以追求詞藻華麗為主。
而初唐四杰是率先站出來改變這種風氣的人。
尤其是駱賓王,年幼之時的詠鵝更是其中的代表作。
詠鵝沒有任何深刻的內涵,也沒什么感人的故事,有的僅僅只是一個孩子的所見所聞。
可就是這么簡簡單單的一副景象,卻被他寫得生動形象,活潑可愛,朗朗上口。
最關鍵的是,雖是五言律詩,駱臨海卻并未局限于其中的韻律平仄,這樣一來反倒是寫出了別樣的趣味
“好詩好詩啊”秦天撫掌嘆道
駱臨海這才注意到一直在一邊安穩著曬太陽的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