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二十二年,李世民苦心孤詣撰寫了十二篇帝范,其中記載了這么多年以來他對社會的思考,對秦天教導的體會。
他將這十二篇文章賜給了太子李治。
“你應當以古圣賢為師,絕不可效效仿于我。”
面對兒子的疑惑,李世民長嘆一口氣。
“朕不是一個好皇帝啊”
“古人言見賢思齊焉,效仿圣賢,你便能成為一個出色的人,但你效仿一個出色的人,就只能成為一個普通人了。”
“我只能稱得上是出色,卻并非能說是圣賢。”
李世民深刻的意識到自己自從登基以來,所犯過失實在是太多太多了。
經過幾年之前秦天的提點,李世民這些年來也逐漸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
他苦笑一聲“錦繡珠玉不絕于前,宮室臺榭屢有興作,犬馬鷹隼無遠不致,行游四方供頓煩勞”
“如果不是這些錯誤,朕,朕又怎會錯過此生最大的機緣”
李治十分好奇,父親所說的機緣到底是什么。
李世民猶豫再三,最終還是決定透露出一部分給兒子聽。
秦天臨行之前已經告訴過他,莫要將秦天的存在告訴其他人,這只會給他們帶來禍患。
可問題是,這畢竟是他李世民的兒子,是大唐的下一位皇帝,他如何才能不能讓自己的兒子知道這些呢
李世民終究還是失信于秦天。
但他講述的并不全面,只是籠統的將自己和秦天的經歷說了一遍。
講述的太多沒有任何用處,反而是會讓太子有不該有的想法。
如此警告一番,也不算是告訴太子了吧
李世民這么騙著自己。
但其實他知道,這些話語根本瞞不住李治。
李治心情溫和,但他并不是傻瓜,能夠坐上皇位,足以說明他各方面的手段都不算差。
如果真的是一個昏庸無能之人,李世民又怎么會選擇他來坐這個位置
一般人李世民是根本看不上眼的
而李世民這般語焉不詳,反倒是讓李治心中升起了好奇心。
到底是什么樣的一個人,才會讓李世民這般念念不忘
甚至于李世民給出了如此之高的評價,說自己愧對那人的教導。
李治察覺到了李世民話語之中的異常,仿佛李世民從未考慮過那人會和凡人一般去世一樣。
聯想到長安城內的有些傳說,李治心中略微有了一些猜測。
秦天十幾年來從未換過地方,李世民又經常來,這種事情根本不可能瞞得住有心人。
尤其是最近這些年來,隨著風言風語傳得越來越厲害,秦天的存在也不再是什么秘密了。
但李世民語焉不詳,本來只是為了保護這些人,免得他們做出一些蠢事。
但這反倒是成為了禍患的根源。
對秦天的種種猜測讓不少人心中萌發了不該有的想法。
只是秦天早早的就離開了長安城,無論這些人怎么努力,始終都找不到秦天的半分蹤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