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除非是疑難雜癥,不然大部分時候都不需要秦天親自出手。
再次和孫思邈相見之時,孫思邈后面跟了一個年輕人。
年輕人自稱盧照鄰,字升之。
本來他是外出游學,偶然生病,卻是恰好遇到了孫思邈。
在得知了孫思邈的真實年齡之后,驚訝無比。
而在和孫思邈的交流之間,盧照鄰驚訝的發現孫思邈并不比自己所認識的那些大儒的學問低。
雖然有些觀點實在是太過超前被秦天影響所導致,但這依舊不能掩蓋對方的那圣賢之氣。
于是盧照鄰驚為天人,非要追著孫思邈拜師。
孫思邈并非沒有收過徒弟,他甚至還有自己的兒子,但能夠真正傳承孫思邈衣缽的人,還并未出現。
孫思邈的兒子是在和秦天分別的日子里出現的。
兒子出世之后,孫思邈便很少再外出了,也是在這個時候,秦天和孫思邈的交流逐漸變少了。
但是兩人倒是一直會維持書信交流。
說起來二人的書信交流倒也十分有趣,秦天居無定所,孫思邈很難知曉秦天到底身在何處,因此時常不知道該往何處寄信。
后來一次交流過程當中秦天知道了這件事情,便給孫思邈留下了一只鴿子。
不管秦天在何處,只要放飛那鴿子,鴿子就一定能夠找到秦天,只不過時間上就不太一定了。
若是運氣不錯,鴿子或許花個天便能將信送回來,但運氣不佳,花上十天半個月也是常有的事情。
不過相較于這個時代的寄信方式來說,這種速度已經堪稱神速了。
后來秦天曾經拜訪過一次孫思邈,也見到了孫思邈的孩子。
秦天和孫行一共見過三次,一次是孫行出世之時,一次是孫行三歲之時,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是孫行十四歲之時。
對于好友的孩子,秦天給予了足夠的祝福。
如果沒有意外,這個孩子將會健健康康,平平安安的長大,一輩子無病無災。
只可惜這孩子對醫學不感興趣,不想繼承父親的衣缽,倒是想讀書為官。
孫思邈也就任由他去了。
如果他卷入了政治斗爭,那秦天也無能為力,這個時候他就只能自求多福了。
因此當秦天知道,孫思邈背后的盧照鄰立志要繼承孫思邈的衣缽的時候,他是十分驚訝的。
盧照鄰是誰別人不知道他秦天還不知道嗎
他可是初唐四杰當中的盧照鄰,是對唐朝的文壇產生重要影響的盧照鄰
他的人生應該是為官作詩,怎么會跟著孫思邈一起學習醫術呢
但很快秦天就明白過來。
盧照鄰的一生其實相當坎坷,早些年身體健康的時候,他的壯志凌云,才華橫溢,作品格調相對高昂,感情極為奔放。
但是后來染上風疾,痛不欲生,詩歌便逐漸變得境界幽寂,風格也開始趨向悲涼、凄苦。
所謂風疾,大概便是中風了。
其實自小盧照鄰的身體就不是很好,幼年之時就經常服藥。
直到成年之后才逐漸恢復健康。
但在孫思邈給他治療的過程當中,發現了盧照鄰的暗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