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這么簡單且悲哀的原因,就注定了武曌所建立起來的一切都會隨著她的去世而煙消云散
武曌的孩子不會姓的武,而武家人他們和武曌其實也并非是鐵板一塊。
而若是武曌想讓自己的兒子即位,那就更簡單了,武曌的兒子,終究還是姓李。
不需要管她的兒子到底是宗室還是分支,武曌再怎么說也是前朝皇帝親自確立的皇后,她讓自己的兒子即位完全沒有任何問題
這也是有人能夠容許武曌掌握權利,甚至追隨她的原因之一。
他們的利益和武曌捆綁在了一起,縱使武曌掌控權利又能如何這天下終究還是李家的。
此時的所有人都沒有意識到,武曌居然真的有踏出那一步的野心和決心。
說到底,武曌現在所做的其實和李治在位之時沒什么區別,垂簾聽政罷了。
皇帝還是姓李,不是么
因此無論是徐敬業抑或者是其它人,都是絕對動搖不了武曌的統治和地位的。
徐敬業起兵不到半年,便兵敗身死。
說到底,他身邊的只是一個親王,不是皇帝。
正經的皇帝現在還在東都坐著呢,他身上并沒有大義的名分
因此,無論是徐敬業還是其他反叛勢力,都無法動搖武曌的統治根基。
他們在缺乏名正言順的大義支撐下,終究只能是曇花一現。
尤其是寫下討武曌檄的駱賓王,雖然才華橫溢,卻無法改變這場叛亂最終失敗的命運。
半年不到,徐敬業兵敗身死,而武曌依舊穩坐龍椅,掌控著朝局。
世人開始明白,至少在目前,武曌的統治無可撼動,因為她手中的皇帝,依然姓李。
在廢黜李顯后,武曌的權力欲望與日俱增,她的每一步棋都精準而有力地指向那至高無上的皇位。
六年之后,武曌成功登上了皇位。
在這六年的時間里,她如同一位精明且耐心的織女,細致入微地編織著屬于自己的權力網絡,逐步蠶食并重塑李唐江山。
她先是改換了朝綱制度,以雷霆手段掃除異己,提拔親信,鞏固了自己在朝廷中的絕對領導地位。
同時,她不斷強化對地方勢力的控制,通過一系列的政治聯姻和恩威并施策略,使那些原本忠于李唐的地方大員紛紛倒向自己。
武曌還深諳人心之道,推行了一系列有利于民生發展的政策,贏得了百姓的廣泛支持與擁戴,從而進一步穩固了自己的統治基礎。
她當然知道,統治的基礎來自于民心,只要堵住這天下所有人的悠悠眾口,她便是當之無愧的皇帝
與此同時,她并未忘記為自己登上王位鋪路造勢,民間開始流傳種種預示著新朝代來臨的祥瑞之兆,天命所歸的說法逐漸深入人心。
各種祥瑞層出不窮,上有所好下必效之,于是全國各地都開始涌現出各種祥瑞
終于,在精心策劃與步步為營之下,武曌迎來了登基稱帝的歷史時刻。
垂拱四年之后,隨著國號“周”的確立,年號“天授”的啟用以及正式加冕儀式的舉行,武曌成功登上了皇帝寶座。
至此,武曌成為了中國歷史上唯一被普遍承認的正統女皇,開創了空前絕后的武周王朝。
“你后悔嗎”秦天看著駱賓王問道。
“當初起兵謀反,你家業散盡,卻依舊無法阻止武曌,你后悔了嗎”
“我不后悔”駱賓王的神色十分堅定。
秦天和駱賓王的相見是一個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