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呢”
“還有”趙匡胤一時間有些語塞。
他并非是什么都不懂,但要想現在在極短的時間內將自己成功的關鍵因素總結起來,還是有些太過困難了。
秦天給出了提醒“想要培養出完全忠于自己的部下,你需要什么”
“錢財”趙匡胤毫不猶豫的說道。
“那么在你兵變成功之后,你若是想要掌控國家,所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么”
“接收前朝的官員”趙匡胤似乎漸入佳境,隱約間他似乎摸到了秦天想要表達的意思。
“所以現在問題很清晰了,如果想要造反成功,或者哪怕是地方勢力做大,以上三者是缺一不可。”
“沒有官員,治理不了百姓,自然就無法收上來足夠的稅收,沒有足夠的稅收就無法養活足夠的軍隊,更不要說培養出完全忠于自己的軍隊了”
“以上三者,我將其稱之為掌控國家權力的三個關鍵因素,總結起來便是刀與劍,筆與紙以及最為關鍵的,金銀與財寶。”
“現在你已經明白了成功的關鍵因素,那如何讓其失敗,想來你也明白了。”
秦天淡淡的說道。
想要制衡軍隊,其實和簡單,只需要控制其后勤,就相當于掌握了軍隊的命脈,讓其不敢輕舉妄動。
當然,這么做并不保險,因為一個將領掌握軍隊太長時間,難免會養出自己的嫡系。
所以這個時候就需要每隔一段時間進行軍事上的調動。
但這個調動也需要有度,就如同臨陣換將是大忌一般,尤其是在戰爭時期,將領更是不能輕易發生變化。
具體該怎么執行就看施政者的手段了。
這么做只是防止了武將造反,而為了防止地方勢力尾大不掉,還需要將軍政分離。
文官掌管文官的事情,武官掌管武官的事情,二人相輔相成同時也相互制衡。
如此一來,經濟,政治,軍事三權分立,就能徹底消滅藩鎮割據的土壤。
至于具體執行過程當中發生什么別的意外,那就不管秦天的事情了。
再好的政策只要是人執行,就一定會出現變形走樣的可能。
盡善盡美的規則是不存在的,只要有心,總能找到規則的漏洞。
這個時候需要做的就是查漏補缺。
秦天能夠給與趙匡胤的指導也只有這些了。
畢竟解題思路都給你了,要是還做不好,那就不能怪別人了。
趙匡胤對秦天深深行了一禮。
“小人受教了”
趙匡胤對秦天無比佩服。
其他人所給出的政策和手段都是浮于表面,看似能夠解決問題,卻也只能解決當下遇到的問題。
若是遇到其他情況,就只能重新想另外的辦法了。
但秦天卻是鞭辟入里的把問題的根源在何處給他講的明明白白,透透徹徹。
看似秦天沒有給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但其實秦天卻是把所有辦法都教給他了。
明白了這些道理,以后若是遇到需要處理武將以及地方的問題的時候,只需要觀看這三個方面便能輕松的給出解決問題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