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職遵命”李春應道。
楊凌轉身對眾民夫朗聲喝道“鄉親父老們,咱們平涼城遭遇大災,朝廷發下救濟糧,讓我們度過難關,我感激不盡。但是我們不能坐享其成,不僅不能躲清閑,反倒要更加努力干活,為朝廷盡忠”
“為義軍盡忠”眾民夫齊聲喝道,臉上滿是堅毅之色。
楊凌抬手虛按,示意大家安靜,然后繼續說道“咱們要打硬仗,所以需要更多的勞動力。這里有兩千多斤救濟糧,你們誰愿意跟我走,就留在這里,不愿意的,我也不勉強你們。”
聽到楊凌這么說,眾民夫頓時議論紛紛。
片刻之后,幾十號民夫舉起右臂表示愿意追隨楊凌,剩下的人互相對視片刻,最終陸續走出人群,向楊凌報告,愿意留在城內幫忙。
楊凌看著這批民夫,欣慰地點點頭,說道“諸位兄弟放心吧,我們大伙都是百姓的子民,我們義軍肯定不會虧待你們的。這樣,我再從府庫拿出500錢,分給你們。”
楊凌說完,便帶著幾名士卒離開大堂,直奔縣衙后院的倉庫。
楊凌在倉庫里拿出500貫銅錢分發給這些民夫,并且叮囑他們把錢收好。
“諸位兄弟,如果有人想要退出,請隨時來找我,咱們還會再招募更多的民壯,共同對抗韃虜。”楊凌鄭重地說道。
民夫們紛紛稱謝,目送楊凌離開,然后開始拆卸糧食,將糧食運回城中儲存。
這些人都是貧苦農民,沒有任何的技術含量,只要稍稍訓練幾天,就可以勝任民夫的工作,因為他們本來就是民夫。
這些民夫雖然缺乏技術含量,但勝在數量足夠多,每隔三日就能從平涼府運來數萬石糧食,楊凌甚至懷疑,他們根本不需要訓練,只需要吃飽飯就行。
除掉糧草的損耗,平涼府還能維持六七天的糧食供應,這使得城中的百姓總算緩過勁兒來,恢復到平時的生產秩序中。
楊凌趁著百姓的精神狀態尚佳,將征發民夫的工作推進得飛快,短短的幾天時間,整座平涼城就煥然變樣,城墻已經基本完工,四門外都豎立著高大的木質圍欄,城門外更是挖掘壕溝、鋪設鐵絲網和拒馬。
城中的各條巷道里也全部拉起柵欄,每處都有民勇值班,城中到處都能看到巡邏的民勇。
南宋和北宋的爭斗已經蔓延到他們義軍,楊凌不敢怠慢,只能全力保證這座平涼城的安全,否則他的政治前途恐怕會毀于這場戰爭。
楊凌帶著衛隊巡視城防時,遠處隱約傳來陣陣嘈雜聲。
“楊將軍,好像是官兵打過來啦,怎么辦呀”負責警戒的民夫驚慌失措地喊道。
“不用擔心,是官兵過來搶救糧食,你們守好自己的崗哨,不要輕舉妄動。”楊凌安撫道。
“是”
果然如楊凌預料的那樣,過來搶救糧食的確實是官兵。不過對方顯然低估平涼府的防御,剛靠近城墻就被打得屁滾尿流。
這些官兵顯然也沒想到城里居然有這么多武裝到牙齒的民壯,只能狼狽逃竄。等到對方撤走,平涼府才恢復平靜。
這次楊凌并沒有大肆殺戮這些官兵,畢竟雙方是友非敵。他只是嚴厲地斥責那些擅闖民宅的官差,勒令他們以后沒有通行證不允許入內。同時,楊凌還派人抓捕這些無法無天的惡棍,以儆效尤。
平涼府的百姓在劫后余生的慶幸中,對楊凌越發信服,他們甚至認為平涼府是楊凌和他麾下這支義軍創造出來的,因為只有楊凌才有這樣的魄力,才有資格統率平涼府的百姓。
在平涼府官員和民眾眼中,這支義軍已經是他們心中惟我獨尊的英雄,甚至比當今天子的威望還要高,所以他們才會甘冒奇險組織民夫修建防御工事,就是為守住平涼府做準備。
“報”
楊凌正在巡視各項工程進展,副尉劉大刀風風火火地跑過來報告道“報告將軍,前面發現敵情”
“哦,走,我們去看看”
楊凌聞言頓時精神振奮,立即帶著劉大刀等人趕往前線觀察敵情。
前線指揮所。
楊凌帶著劉大刀等人趕到時,戰況已經進入白熱化階段。
只見前方的土坡上密密麻麻站滿人影,他們正揮舞著火把,或扛著弓箭,或拿著刀劍,向對面的義軍攻擊。
在對面的人群前面,兩名身穿鎧甲的將領正在指揮作戰,左側那人手握鋼鞭,不斷抽打在沖鋒的士卒身上,逼迫他們停止前進。
右邊那人身材魁梧,手提丈八蛇矛,腰懸寶劍,正策馬馳騁在陣前,手中長戟舞動如風車般旋轉,不斷刺死沖上來的敵人。
這二人不是別人,赫然就是李嗣業和趙率教,二人在平涼府的駐軍里擔任軍師,負責主持城中的防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