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兩天,大軍陸續押運糧食往河間府運輸,沿途設卡檢查和盤查,避免被敵軍劫掠。
楊凌在北門布置的那些拒馬,還有壕溝等障礙工程也被推倒,然后拆除,改造成城外的防線。這些工程耗費數月時間,花費不菲。不過楊凌認為值得。如果清州城丟失,那么河間府就是清河郡的首府,整個清河郡的百姓和軍隊都將聚集到河間府。到那時,楊凌攻占清河郡的希望就渺茫啦。因為那里將會成為楊凌的主場,楊凌將受到嚴密的防范,再想獲得突襲成功,那就非常艱難。
為什么楊凌要選擇清河郡,這里是山陽郡和冀州交界的咽喉要道,又靠近黃河。如果流匪要進犯清河郡,就勢必繞不開這里。楊凌就能利用黃河的阻隔,在這里構筑長城防線,阻擊流匪的侵略。同時,黃河岸邊還有大量屯駐的青壯,這是楊凌的底牌,也是保護自身的屏障。
楊凌之所以選擇攻打清河郡,還有更深層次的考慮。
楊凌發現清河郡的土壤富含鐵礦,因為這里曾是黃河水源的重要匯集地。楊凌在河間府和清河郡交界處建造長城,為將來修筑黃河水閘、引進黃河蓄水,甚至修建黃河碼頭奠定堅固的基礎。同時,這里距離京師太遠,楊凌可以毫無顧忌地征伐四方。
楊凌對這些事務都很熟悉,他只花費兩天時間便搞定所有工作。
第三天傍晚時分,楊凌親率部隊押運糧草趕回清州城,然后在這里與清河郡的太平軍進行會合。雙方在清河郡的驛館見面,相互寒暄。
這是第二次見面,彼此間都比較熟稔。
楊凌熱情地拉著陳登的手說道:“子敬兄,你的傷痊愈啦?”
“托大帥吉言,早就康復。這幾年承蒙大帥關照,某才得以茍活至今,某感激涕零吶。”陳登恭敬地拱手施禮道。
“子敬兄太謙遜啦!”楊凌笑呵呵地說道。
“大帥,這里不是敘舊的地方,咱們換個地方慢慢聊。”陳登說道。
楊凌點點頭:“好,請子敬兄帶路。”
陳登在前邊走,楊凌在后邊帶著部隊緊跟著。楊凌暗忖:這位太平軍統制倒是很干脆呀,絲毫不拖泥帶水。
很快,眾人就來到清河郡的治所清州城中。
清州位于清河郡西側,依山傍水,地勢險峻,易守難攻。
由于流寇猖獗的緣故,清州附近聚集著眾多流民和山賊匪類。他們趁機搶劫殺戮,給清州附近的百姓帶來巨大的損失和痛苦,使得清州城變成人人談虎色變的死亡之城。
清河郡太平軍雖然竭盡全力鎮壓這些匪患,但收效卻并不明顯,僅能勉強維持住清河郡的平衡,無法徹底消滅這些禍害。
不過太平軍也沒指望憑借武力完全鎮壓這些流寇,所以派遣清河郡最精銳的騎兵和弓箭手,組織起來在城外修建工事,并且配備有犀利的火炮。
清州的守將是原江寧知府李東陽,這次隨陳登過來迎接楊凌的,還有原江寧知府王廷臣以及原江寧參將林丹汗的弟弟林丹海。
王廷臣和林丹海原是太平軍的高級將領,這次奉命隨陳登過來迎接楊凌。由于他們都是文官,所以不能陪楊凌出戰。
“末將拜見大帥,恭迎大帥凱旋歸朝!”
三人向楊凌抱拳行禮道。
楊凌微笑地說道:“不必多禮。”
楊凌仔細觀察著清州的城防狀況,發現城墻和城門外,都挖掘起縱橫交錯的壕塹和拒馬,把進城通道堵得嚴嚴實實。城外則搭建起簡陋的營寨,防止流寇從營寨沖鋒。不過看得出太平軍在城外的營寨規模并不算太大,顯然是匆忙之間匆匆筑起的防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