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帥,既然不是跟遼賊決戰,那為什么要組織招兵呢?”
“這個嘛。”楊凌略微停頓,接著說道:“實際上,我們組織招募新兵是假,真正的目的,是想借機吸納流亡百姓加入軍隊。”
“吸納流亡百姓加入軍隊?”
眾人面露詫異之色,紛紛向楊凌投來求解之目光。
楊凌說道:“自古以來,無論是隋唐還是清末,流亡百姓都是朝廷治下最困難的群體,每年都有無數的百姓逃荒流浪,甚至淪落風塵。我大明初年也有不少逃荒百姓涌入關內,但隨著歲月變遷,那些逃難的流民漸漸轉化成為農戶。這些農戶,大都是漢族移民,因為生活貧瘠,又不敢回歸故鄉,因為害怕受到苛捐雜稅,因為擔驚受怕,所以才留在關內。如果把這批流民吸納入軍中,我們就能獲得源源不斷的補充。同時我們的實力也會逐步增強,最終形成足夠的力量。當我們擁有足夠的實力之后,就不懼怕遼賊侵擾!”
楊凌話音剛落,李貴立刻說道:“大帥圣明!”
他的臉上泛起狂熱崇敬之色,顯然是覺得楊凌的提議,非常符合自己的期望。
趙虎也興奮地說道:“大帥,我們是不是可以利用這次招募新兵的機會,將流民招入軍隊,然后訓練他們?”
楊凌聞言頷首,“你說得沒錯,就是如果。我們確實需要這些百姓,可我們卻不能直接吸納他們,因為他們對我們來說,并非是友軍。
所以,我打算采用"招賢納士"的策略。”
招賢納士,顧名思義,招攬人才的行動。
這種策略在后世屢試不爽,尤其是在西方文化發展迅速,使得西方人更懂得禮儀廉恥。西方人講究的是“德高望重”,“仁義之師”,所以對于像楊凌這種以權謀私的舉措,很難產生反感的念頭。
當然,在后世,這種行為已屬于“歪門邪路”。
但現在這個年代,卻恰恰需要這種策略。
楊凌道:“除招募新兵之外,我打算再設立募集處,負責招募新兵、征糧、收租之類事宜,同時組織學堂教授新兵操典、戰陣之法。
募集處,由副總兵王彥弼統轄。
我的意圖是在這三件事上,都能得償所愿。”
王彥弼聞聽,趕緊站起身來,恭恭敬敬施禮道:“末將,定竭盡所能,為大帥分憂。”
楊凌點點頭,說道:“這件事就由彥弼兄負責吧,至于招募新兵的費用,可由你來籌措。”
“喏。”
楊凌抬頭看向眾人,“你們還有什么問題嗎?”
陳梟道:“大帥,招募新兵之后,我們該如何訓練?”
楊凌淡淡地道:“我已經考慮好,在招募新兵之后,開辟軍械場,組建工匠部。”
眾人恍然大悟,連忙起身道謝。
楊凌繼續道:“招募新兵之后,先進行操典演習,之后便可以訓練新兵,同時組建工匠部。
在招募工匠之前,我們應先訓練新兵,等到新兵訓練結束,就可以派往邊境參與防御遼賊的戰斗。”
眾人連連點頭,贊同楊凌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