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仁宗朝,并不是只單單的分為三甲,而是將進士分為六等,第一等五名,第二等稱第一甲,第六等為第五甲。
像顧卿爵與阮克明和辛梓盛,就屬于第一等。
第一等還有兩人,分別是與顧卿爵一樣,來自崇陽書院的盧嘉寓,還有來自岳麓書院的黎洪躍。
李端愿在第四甲的末尾,冷中彥與柏承南前后只相差一名,排在第三甲中間。
至于白時謙,在第二甲的中間。
顧卿爵賜狀元及第,第一等其余四人,賜進士及第,其他都賜進士出身。
名次擬定好之后,傳臚官高升唱讀這些進士的名字。
自然是從第一名狀元開始。
狀元、榜眼、探花在禮贊官的引領下來到大慶殿殿階之下,狀元的位置要比榜眼和探花的位置稍微靠前一些,正好處于殿階的正中央。
趙禎站在臺階之上,看著這個在趙謹口中說了好些年的顧子淵。
聽說還有差不多一個月,才十七歲,可看他泰然自若的站在那里,沒有奪得狀元之后的狂喜,只微微淺笑看向前方,面對別人的恭賀進退有度。
再看顧子淵的容貌,趙禎不由得跟站在旁邊的范沖淹打趣道“這樣的人物,要不是因為文章著實出彩,應該讓他做個探花郎,才算不辱沒了他那張臉。”
歐陽修就是個老古板,沒聽出趙禎的揶揄之色,于是道“比起臉,還是才華更重要。顧子淵的才華,一定能成為一介能臣,輔佐陛下。”
“嗯,修所言甚是”
為了表示對顧卿爵等人的看重,當下就給他們五人賜官。
按照往常的慣例,狀元一般都是授予從六品或者正七品的官職,但趙禎直接授予顧卿爵正六品的樞密承旨。
說到樞密承旨,就不得不說樞密院。
北宋的樞密院源于前朝,最開始時,是在前朝永泰年間設置,由皇帝信任的宦官擔任長官,長官名名稱為樞密使。
主要的職權是接受大臣和地方上的奏書并且傳達皇帝的命令,這個時候樞密院是偏向于文職方面。
等到了我朝,樞密院就側重于軍事管理,像孔翀擔任的樞密使,就是樞密院的最高長官,與宰相等同于大宋朝的一文一武,真正的位高權重。
再來說樞密院的設置,一共有十二個不同的職權單位,稱為十二房。
又有辦事人員,共計三十八人,分別為逐房副承旨三人,主事五人,守闕主事二人,令史十三人,書令史十五人。
顧卿爵就是逐房副承旨三人中的其中之一。
樞密院掌管著軍國機務、兵務、邊備、戎馬之政令、出納密命,安邦定國。
其實就在去年新政改革的時候,就有人提出來,由宰相兼任樞密使,將職權統一。
但是一個機構,牽扯到的人很多,宰相兼任后,許多事情都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簡單,再一個之前是由呂夷簡擔任宰相,他因為身體原因卸任之后,接下來繼任的宰相,還沒有這個魄力。
孔翀作為樞密使,也不可能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職位就這么被合并掉。
是以這個提議自是作罷。
待報喜官,敲鑼打鼓,將獲得狀元的消息送到王家村,已經是六月初二了。
就在前一日,蘇亦欣一行人,終于從魔宮中走了出來,蘇亦欣的雖然還是元嬰中期修為,但經過在魔宮半年的歷練,修為十分的扎實,只待一個好的契機,便可再行突破。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