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珪道:“所以剛才,下官沒有提顧家長女。”
“王疏密,不然你還是去勸勸陛下,凡事以社稷為重,兒女情長非一個合格帝王所為。”
王安石道:“我哪里能勸得動,就是太后也未必勸得動。”
王安石嘆了口氣,率先一步走了。
他剛才說的只是一面,還有一面便是,顧家長女有如此高貴的身份,又和陛下有青梅竹馬的情誼在,肯定能做到帝后和諧,他們要是能生幾個,那也是好事啊。
這次勸陛下立后,又是無疾而終。
但不影響大家高興。
這次他們算是打了個大勝仗,沒有大規模的刀兵,可以說是兵不血刃,讓大遼至少是五年內沒有起兵再戰的能力。
至于他們要不要打,那就要看這幾年的民生如何。
總之統一,是必須的。
二月,正是春耕之時。
可自從元日下了一場大雪之后,連日都是大太陽,未有一滴雨落下,天下大旱。
好在前幾年都是大豐收,一時倒還不至于饑民遍地,餓殍遍野的地步。
有大臣指著,是因為王安石主持的變法導致的,上書求陛下取消變法,恢復之前的法度。
“天下大旱,和變法有什么關系。可真能扯!”
蘇亦欣聽顧卿爵講朝堂上的事,聽到這里著實好笑。
“之前官府除了向商戶收取商稅外,還需物料人工,都要向各行勒派,行戶苦不堪言,王疏密建議改為用銀錢折算,減輕商戶重擔,這個稅法稱之為免行錢。但監安上門鄭大人反對這個稅法,還繪制了流民旱災圖附上奏疏給陛下,奏疏中提到要罷免王疏密的官職。”
蘇亦欣:“自古以來,變法就會觸動很多人的利益而被迫導致終結,也有些變法是不適合當時的情況。對朝廷之事,我也不懂,但我記得王疏密的確因為壓力導致罷相,可很快又官復原職了。”
不過,史書上說的很快,也相隔近一年的時間。
王安石被罷相后,由呂慧卿擔任參知政事,可呂慧卿在上任之后,違背當初他們的承諾,總之中間是頗費一番周折,王安石才再次回到中樞。
“陛下根本沒有罷相的打算。”
顧卿爵道:“王疏密的一系列政策,都是經過陛下同意實施,他很清楚這次變法會給朝政帶來什么樣的改變,絕不會因為此次干旱,就懷疑是變法的緣故。”
這是天災,并非人禍。
這點趙瑞還是十分清楚的。
趙瑞堅持,但這次干旱持續時間確實很久,總之春耕是確確實實的給耽誤了。
不過經過四五個月的河道疏通,下半年的耕種沒被耽誤。
王安石對陛下堅定不移支持他的變法十分感動,也想起還未入仕之時,先帝與韓大人富大人還有顧大人他們主持的慶歷革新,更加明白其中的艱辛。
七月末,該播種的都已經下地,連續數月的干旱,迎來連日暴雨,百姓開心,他們也很開心。
百姓豐收富足,民生社稷才能安穩。
這日王安石邀請顧卿爵去酒樓一聚,同行的還有韓絳。
韓絳與王安石交情很好,一直主張贊同王安石變法,這次要不是他在朝堂上據理力爭,王安石的處境會十分艱難。
當然顧卿爵在暗中也幫了不少。
韓絳察覺到告訴王安石,所以才有今日一聚。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