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僅一年多的時間,女真部就接連吞并周邊好幾個部族,勢力大漲,他不得不派出兵力圍剿。
如今大宋再次大兵壓境,他們不得不將進攻女真部的兵力撤出來。
只是滿打滿算,也才齊聚二十六萬兵馬。
兵力懸殊,有些人便開始怯戰,尤其是蕭得里,他是第一個在朝堂上主張議和的大臣。
蕭侯俊真是正眼都不想看他,哼道:“我還是第一次在朝堂上聽見求和的,蕭得里總感覺你都不像大遼人。不會是大宋安插在我朝的奸細吧?”
蕭得里被蕭侯俊奚落,面部漲紅。
“放你娘的狗屁!老子是正兒八經的大遼人,全天下的人都知道,再大放厥詞,本官不會就這么算了。”
“你既說自己是大遼人,就不該說說出求和的話來,與遼對峙上百年,從來都是宋向我們求和,還從來沒有我們大遼認慫的時候。”
蕭得里不甘示弱反擊:“確實在這上百年的時間里,都是我們占優勢,可此一時彼一時,大宋如今兵強馬壯,我們都看的到,而我們大遼呢?兵災四起,不少部族都不服王庭管轄,獨立出去。就這樣的情況,怎么跟大宋打?”
不可否認,蕭得里說的是事實。
但他在朝堂上說出來,只會動搖大臣們對抗大宋的決心。
耶律洪基自是不能容忍。
“蕭得里動搖軍心,官降一級,罰俸半年,回府自省。”
耶律洪基:“大宋強兵壓境,趙瑞親自指揮,朕自然也不能示弱,三日后朕領兵出征,朕不在的這段時間,蕭侯俊你與皇后處理朝政。”
“謹遵圣命。”
反正也不是第一次,這次耶律洪基說要御駕親征,大臣都沒攔一下。
耶律洪基還有點淡淡的失落感。
等一位老臣試探性的說一句:“陛下,要不在您出征前,先把立太子的詔書……”
“哐當”
耶律洪基一怒,隨手將手邊的香爐砸在地上,地上被砸出裂紋。
帝王一怒,大臣再次嘩啦啦跪下。
“陛下息怒。”
“息怒,你的打的真是好算盤吶!”
他要是提前將立太子的詔書寫好,他自己能不能順利回來都不一定,反正皇后在,他萬一有個不測,皇后就能順利扶持太子登基。
這位老臣到現在才知道自己當了出頭鳥,方才蕭得里只是降職,他不會是砍頭吧?
老臣匍匐在地上,大氣不敢出。
就希望陛下的怒火趕緊過去,千萬不要想起他來。
只是很多時候,怕什么,嘿,它就來什么,耶律洪基從左到右掃視一眼,最后目光停在剛才說話的老臣身上。
耶律撒剌沒有抬頭,都能感覺到帝王的凝視。
乍暖還寒的時候,耶律撒剌應是緊張的出了一身的冷汗。
“耶律大人,立太子這件事,是你自己的想法,還是有人在你耳根前說了什么?”
耶律洪基雖然生氣,但也沒有昏聵至此。
耶律撒剌為人忠厚,在太子還在世的時候就曾被誣陷要謀害太子,那時他差點就相信了。
而后他要出使大宋,那個誣陷他的耶律乙辛才是最大的反賊。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