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又因為生怕打擾到趙啟和王無塵的談話,因此良久無言。
王無塵明顯知道趙啟所說的這盤棋指的是什么,這讓他有些意外的再一次看了看身旁之人。
趙啟笑著撿起一旁掉落的槐花在手里把玩著,緩聲道“小善似惡,大善無情,你此舉,就不擔心背負惡名于世”
王無塵坐直了身子,神色逐漸嚴肅起來,明顯對趙啟來了興趣。
他自小就背負著天才之名,被寄予著厚望,可他從來沒有哪怕片刻沉浸在其中。
小時候每當他因為出眾的成績,使得學校,家人各個欣喜若狂時,他總是一臉平靜。
甚至在他的心里一度對此感到疑惑,不過是一張白紙上的幾個數字,為何會讓這些自詡半世通透之人,如此失態。
在其他同齡人還在因為雞毛蒜皮的事情而苦惱時,他就已經在思考,自己存在的意義了。
他不喜歡考試,因為無人能有比他更好的成績。
他也從來沒有什么朋友,因為沒人懂他,而別人也沒有什么值得他去懂的事情。
正因如此,這個曾經應該有著極其璀璨未來的天才,最終選擇了離開這凡塵俗世,想要去所謂凈土之地,找尋心中這諸多困惑的答案。
就連王無塵自己也沒有想到,他這一呆就是十年之久。
在這十年時間里,他對道家文化的造詣甚至遠在師傅之上,到最后就連他師傅都親口表示,再無什么可教授給他的了。
縱然如此,王無塵依舊沒想明白自己存在的意義是什么。
在入凡事之中,又該追尋何物。
心中多年如一日的孤單,讓王無塵的性格也有些孤僻。
世人在他眼中皆是愚人,無有智者,良圣又怎會多言
但趙啟僅僅是三言兩語,便讓王無塵的心里產生了一種異樣的情緒。
他之所以對所有人的謾罵指責毫不在意,是因為他很清楚沒有人能看懂他這背后的用意。
在眼前這個看起來年齡相仿之人,卻是一語道破天機,這種感覺還是王無塵從不曾有過的體會。
因此面對趙啟這個問題,王無塵非常認真的做出了回答,就連他的語氣里,都好像帶著一種,終于找到了知己的感覺。
“惡名如何,善名又如何我行之事不愧天地,世人微言又何須介懷。吾心吾行澄如明鏡,所作所為皆為正義”
“好一個不愧天地”
“縱使世間萬萬人不解其中大義,我亦敬伱胸懷天地。”
前世末日之際,趙啟第一次見到王無塵時,他說的便是這句話。
他也在用自己的行為,去踐行這番話的意義。
那段趙啟并不愿意回憶的思緒,隨著這番熟悉的話涌上心頭。
王無塵以自身布下最后一局,為幾萬人爭取逃離的時間,不惜獨自一人在險關處大擺空城計。
一人獨對漫天妖魔而仍能自若磨劍,一己之力,讓這山路上躺滿了妖魔尸骸。
當時趙啟正在相隔甚遠的地方坐鎮,因此當他再一次見到王無塵時,已經是一具尸體了,唯留下一封信,明心踐意,縱死無悔。
王無塵這一步棋,將自己也置身于必死局中。
而在信件的最后,留下的依然是他的這句口頭禪
“吾心吾行澄如明鏡,所作所為皆為正義,何懼之”
因此趙啟這一句敬佩,不僅僅指的是王無塵現在的所作所為,更為前世趙啟想說卻來不及的遺憾
張靈淵的聲音也在旁傳來,由衷稱贊道
“此局精妙,真乃當代賈詡”
聞聽此言,王無塵站起身來,擺了擺手
“言重了,我不如他,我以身入局而無有余地。”
“不”趙啟笑了笑,“謀士以身入局,舉棋方能勝天半子。”
王無塵對于眼前這幾人難得升起了好奇,尤其是趙啟,二人雖相談時間甚短,但卻讓王無塵有一種惺惺相惜的感覺。
“所以說你們到底是什么人”
“我是龍郡欽天監監使”
讓王無塵皺起了眉頭。
“欽天監那個所有人都在猜測其背后真實用意的所謂特殊研究部門”
“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