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么多年來,歷代科學家都在嘗試找尋蟲洞的存在,但直到現在也沒有被發現過。
和從萬有引力的定律來說,蟲洞應該是存在的。”
專家們紛紛將自己的學識貢獻了出來,接二連三的教授上前去表達自己的觀點,在這一刻,科學的統一性也詮釋了出來。
和玄學不同,科學是具備主觀上的統一性的,所有人依照參考的邏輯是固定的,所以得出的結論最終也會形成統一。
“1687年科學家艾薩克牛頓說重力是由物質的質量產生的,一個物體的質量就是它所含物質的數量,這意味著物體中的物質越多,物體受到的引力就越大。”
“沒錯,但是1915年愛因斯坦改變了我們對尹力產生原因的看法,他認為物質是空間彎曲,移動的物體會沿著這個彎曲的空間的曲率移動,這就是重力的產生原因。”
“那么說回蟲洞,眾所周知,時間與空間是緊密相連的,而蟲洞是由時間和空間彎曲后形成的,它在宇宙中兩個獨立的區域形成了一個隧道,就像咽喉一樣。
如果我們能在地球創造一個入口,并在月球基地設立一個出口,那么運輸大型材料和物資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但這個足以扭曲時間空間的能量,從何而來”
白板上出現了一個大大的問號,解決了這個問題,就意味著這個理論真的能夠踐行了。
周慶年凝重的走到了講臺上,看著眾人,接過了前幾位專家的話茬。
“我們現在要做的事情,是自古以來,很多科學家想做都做不到的。
我們需要一個黑洞和白洞,黑洞是入口,一個引力超大的空間,任何物質都不能逃出,包括光線。
而白洞是一個理論空間,只發射物質,任何物質不能進入如此,一來就能形成蟲洞。”
一位數學家站起身來將自己手中記錄著密密麻麻數字的紙張展示給了大家
“根據數學模型預測充電的黑洞可以形成蟲洞,黑洞可以攜帶電荷,這時的黑洞里面就會變得非常奇特,內部會進行延伸和變形,這使得它可以與攜帶相反電荷的黑洞,形成一個橋的通道,這種方法理論上可以形成蟲洞。”
“我覺得這個方法行不通,因為這樣的蟲洞會不穩定,并且攜帶相反電荷的黑洞,由于電荷吸引力和它的本身的引力而相互吸引,很容易碰到一起,如果電荷中和,蟲洞也就消失了。”
另一位專家提出了自己相反的觀念,這種情況在會議上太常見了,大家都是在不斷的觀點碰撞中才能找出最終的答案。
“那如果在這個基礎上,我們讓蟲洞持續的時間長一些,就得保證兩個帶電荷的黑洞距離足夠遠,并且確保他們倆之間的蟲洞能始終開啟。
那么宇宙弦,就成為了非常重要的基礎。”
這位專家口中所說的宇宙賢對于科學理論推導是存在的,但目前為止并沒有觀測到它。
宇宙弦是宇宙中的裂痕,類似于水冰凍的時候,冰上產生的裂痕,它是宇宙大爆炸的瞬間產生的,是一種非常奇特的物質寬度,沒有一個質子寬,但長度非常長。
之所以在這個時候提到宇宙弦,就是因為宇宙弦對于蟲洞有非常關鍵的作用。
宇宙弦有超級大的張力強度,換句話說他不喜歡也很不容易被壓縮,如果將宇宙弦從攜帶正殿和黑洞的一端穿到攜帶負電和黑洞的另一端,自然就能阻止兩個黑洞,最終吸引到一起。
專家們討論的越來越激烈,每個人的情緒都很激動,他們就像是在演奏一篇振奮人心的篇章似的,肆無忌憚的揮灑著自己的智慧。
他們終于可以毫無顧忌地將這些設想全部宣泄出來,因為這些設想在今日都有一定的幾率能夠變為現實。
但這番慷慨激昂的討論,最終又不知在何時慢慢停了下來。
任何癡迷于某種學術且無法自拔的人都能夠被稱之為藝術家,藝術家就總有一些常人無法理解的癡迷和執念。
專家們漸漸回過神來,脫離了想象中的那個美好且磅礴的世界,又不得不去面臨現實的掣肘。
他們沒有找到白洞,甚至無法創造黑洞,更別說找到宇宙弦了。
之前一切慷慨激昂的言論,都只能算是一個美好的童話。
但形成蟲洞的基本理論,專家們已經告知了所有院士們,接下來大家的注意力也紛紛集中在了十位司長的身上,希望他們能通過玄學層面來讓無法進行下去的話題開辟一個嶄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