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教授聞言,一臉驚愕地取出自己的研究資料,與韓風的地圖仔細對比,發現兩者驚人地相似。
這份資料是他們多年研究的結晶,僅是一個不確定的假設,而韓風僅憑羅盤和探龍尺便幾乎完美復刻,怎能不讓他震驚?
然而,事情并未結束。
朱鶯鶯接過地圖,若有所思地添上了城門、正殿等古代宮殿的輪廓,一座古都城的雛形躍然紙上。
“果然如此……”朱鶯鶯緩緩說道,“我研究秦朝歷史,這地圖一看便知是仿照咸陽都城所建。咸陽乃秦朝國都,能葬于此地者,非秦朝皇室莫屬。其規模宏大,非比尋常!”
眾人望著這份略顯粗糙卻意義非凡的地圖,心中充滿了震撼與不解——這幾人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僅憑羅盤和探龍尺,他們是如何洞悉整個古墓地形的奧秘?
這支看似普通的軍隊,為何展現出如此專業的考古素養?
更令人費解的是,他們寥寥數語,竟與朱教授團隊多年研究的結論不謀而合,直指秦朝古墓,甚至暗示墓主人可能來自皇室。
朱教授心中波瀾起伏,正當他沉浸在震驚之中時,韓風的聲音打斷了他的思緒:“教授,您既然對秦朝歷史有深入研究,那么關于先秦時期咸陽都城的圖紙,您這邊可有備份?”
“有的!”張小嫻迅速響應,從桌上一堆資料中抽出一張泛黃的大型手繪地圖,“這是我們前期調研陜西文化時意外發現的咸陽都城古圖,雖已歷經兩千年,卻是極其珍貴的史料。當然,真跡現藏于博物館,這份是我們為研究復刻的版本。”
韓風接過圖紙,仔細比對后,眼神更加堅定。
復刻圖雖精致,但其核心布局與他手繪的古墓地形圖不謀而合。
他深知,古墓選址極為講究風水,依托周圍山勢,他能大致鉤勒出古墓的地下輪廓,排除不利風水之地,鎖定古墓可能的位置。
結合朱鶯鶯關于古墓風格的推測,那份地形圖便水到渠成。
此刻,韓風更加確信,這座古墓無疑是仿照咸陽古城而建,其規模與布局,無一不透露出墓主人身份的尊貴——很可能是秦朝的某位君王。
然而,面對秦朝眾多君王,具體是哪一位,卻成了新的謎題。
面對這一挑戰,韓風眉頭緊鎖:“我們的判斷雖已初步成形,但要證實,還需深入古墓一探究竟。”
朱慶陽聞言,躍躍欲試:“那我們下一步該怎么做?是不是直接炸開那個沖刷出來的洞口?”
朱教授及其團隊,在見證了韓風等人驚人的分析能力后,內心早已翻江倒海,對這支隊伍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朱教授等人聽完韓風團隊對古墓的獨到見解后,心中震撼不已。
他們默默旁觀,沒有打斷,因為僅憑肉眼就能洞察他們多年努力與多方資源才揭示的信息,這份能力實在令人嘆為觀止。
然而,對于朱慶陽提議的“炸開古墓”方案,眾人仍持保留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