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側則有4個士兵架著長桿,搭著紅布,確保所有人都處于紅布的遮蔽之下。
這樣一支奇特的隊伍,再次踏上了前往驪山的艱難征程。
每一步都異常艱辛,盡管山路已經被開辟出來,但腳下依然泥濘不堪,使得行進變得異常困難,更別說還要抬著這些龐大而沉重的東西了。
300米的山路,這支隊伍竟然走了近40分鐘,每個人都筋疲力盡,力氣耗盡。
幸好一排長提前做了準備,后面的士兵迅速上來接替他們,采用接力的方式繼續往上推進300米。
雖然這種方式進展緩慢,但至少還在穩步前進。
幾支小組不斷交替前行,雖然速度緩慢,但卻一直在堅持推進。
別說士兵們了,就連一排長也想不通,為何要把這么個大物件運到山上去。
而且為了這個任務,一排長甚至不得不暫停其他的疏通任務,全心全意地投入到這件事情上。
士兵們的精力和體力都在急劇消耗,但推進速度卻依舊緩慢。
然而,此時也別無他法,士兵們只能咬緊牙關,強撐著朝山上走去。
與此同時,張教授等人已經提前上山。
他們沿著朱慶陽開辟出的山路,將一些專業的設備同時運到山上。
一到山上,張教授便立刻下令考古隊員開始勘測,他們要盡快確定陪葬坑的位置,找到兵馬俑坑。
很快,多臺地面探測器都有了反應,張教授欣喜若狂,立刻下令展開挖掘工作。
其他的考古隊員也不敢耽擱,抓緊時間開始做準備工作。
由于山路狹窄,大型設備無法上山,因此挖掘工作基本上都要靠人力完成。
然而,這樣的發現已經足以振奮人心了。
在張教授的領導下,其余的考古隊也動力十足地開始了挖掘工作。
張小嫻站在張教授的身邊,充滿期待地說道:
“教授,如果我們真的能挖掘出完整的兵馬俑陪葬坑,那可就是絕無僅有的成就了。
這對于考古史有著重大的參考作用,足以讓我們享譽全世界。”
張教授欣喜地點了點頭:
“沒錯,這一點真的要感謝788勘探隊。
當然也要感謝你,如果不是你的推薦,或許788勘探隊也不會介入到此次行動中來。”
張小嫻若有所思地笑了笑說道:
“其實對于788勘探隊,我的態度一直挺復雜的。
在這次共同行動之前,我對他們并沒有多少了解。
只是我有一個朋友因為和788勘探隊打交道之后,回去就毅然辭職了,回到了祖宅。
另一個朋友從國外回來后不辭而別,后來我才知道他加入了788勘探隊。”
張教授聞言頓時有些詫異:
“小嫻,勘探隊里有你的朋友?”
張小嫻輕輕地點了點頭。
臨走時她和朱鶯鶯的對話,張教授等人并沒有聽到。
“代號千機的那名隊員,就是我的朋友,她是搬山道人的后人。
嚴格意義上來說,她其實也算一個俗世女道。”
張教授頓時不解地問道:
“可為什么從他們來到現在,你們二人似乎都沒有怎么說過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