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子里那人似乎沉默了片刻,然后再次傳來了聲音:“軍區的人?那場戰役我沒有什么要說的,你們趕緊走吧。”
“戰役?”韓風等人一頭霧水,完全聽不懂這人在說什么。他們并不知道,門后之人提到的這場戰役,實際上是一段塵封的往事。趙啟曾無意間翻閱過一份軍中檔案,其中記錄著抗日時期的一場戰役。358連一連奉命在敵軍數十倍的優勢下堅守陣地二十四小時。最終,一連雖然完成了任務,但全連覆沒,唯獨白文正一人幸存。
當趙啟的目光落在“白文正”這個名字上時,他的興趣瞬間被點燃,隨即深入調取了關于那場戰役的詳細檔案。
隨著調查的深入,他得知了那場戰役的驚人結果:一夜之間,所有試圖攻占該陣地的敵軍全部斃命。檔案中的照片顯示,敵軍尸體遍布整個陣地,令人觸目驚心。
更令人費解的是,清理戰場時士兵們發現,敵軍身上幾乎沒有彈孔,所有致命傷均是由冷兵器造成。這場戰斗的細節至今仍是個謎,只知道358連一連創造了戰史上的奇跡,不僅守住了陣地,還殲滅了數倍于己的敵軍,盡管他們也全部英勇犧牲。
那段歷史,對于那些經歷過那個年代、了解那場戰役的老兵來說,至今仍然歷歷在目。而在這場戰斗中,唯一幸存下來的人就是白文正。當清掃戰場的士兵發現他時,他已經渾身是血,幾乎不成人樣。
這份檔案在軍中屬于機密,趙啟憑借其職位才得以調閱,但即便如此,他也無法了解到所有細節。這不禁讓趙啟猜測,高層領導是否掌握著某些不為人知的隱秘。
當然,這只是趙啟的猜測。但通過這份檔案,他心中逐漸形成了一個判斷,并派遣勘探隊去尋找白文正。
韓風等人對這一切并不知情,因此對于“戰役”二字感到困惑。然而,他們不愿就這樣離開,導致任務失敗,更無法回去交差。
于是,韓風拿出調令,隔著門堅定地說道:“我們不能離開,我們必須親自將這份調令交給白文正同志!”
屋內一陣沉默后,傳來了開門的聲音。門緩緩打開,一個將自己包裹得嚴嚴實實的人出現在他們面前,只露出一雙眼睛注視著他們。
“我就是白文正。”那人的聲音響起。
韓風等人驚訝地看著他,這人的身形和精氣神,怎么看也不像是一個老人。尤其是那聲音,完全不像一個百歲老人的狀態。
朱慶陽皺著眉頭質疑道:“你是白文正的兒子還是孫子?別冒領了調令,這可是大罪!”
然而,那人依然平靜地回應:“我就是白文正。”
朱慶陽還想說什么,卻被白樺拉住。白樺嚴肅地看著那人,說道:“他身上有血脈之力。”
幾人詫異地看向白樺,注意到他臉上浮現出了前所未有的嚴肅。他們知道,白樺平時總是面無表情,只有在面對特殊情況時才會露出凝重的神色。
而那人也一直注視著白樺,兩人之間似乎有著某種微妙的聯系。片刻之后,那人緩緩讓出了屋門。
韓風毫不猶豫地率先進入屋內,其他人也紛紛跟了進去。只有白樺在路過那人時,眼睛依然沒有離開他,似乎在探尋著什么。
進入屋內后,他們發現雖然屋子破舊,但陳列整齊,且擺滿了老物件,甚至不乏民國時期的物品。
那人關上門后,轉身直截了當地問道:“你們所說的調令是怎么回事?”
韓風看著他回答道:“這件事情,我們只能跟白文正說。”
那人沉默了幾秒鐘后,緩緩摘下了遮擋面貌和頭部的黑布。此時,眾人才清晰地看到,站在他們面前的人看上去只有三十多歲,臉龐剛毅,劍眉星目,英俊非凡。但那雙眼睛里卻透露出與年齡不符的沉穩和平淡,以及一抹滄桑。
而且,此人的氣場和氣質竟然與白樺有些相似,都帶著一絲冷意,給人一種生人勿近的感覺。
他指了指墻上的一張黑白老照片,再次重復道:“我就是白文正。”
韓風等人順著他手指的方向看去,注意到在鐘表旁邊掛著一張358連一連的合影照片,拍攝日期標注為1939年。在這些人中,朱慶陽率先發現了一個與站在他們面前的人長得一模一樣的人。
“這……這究竟是怎么回事?”
眼前的人與1939年照片中的人驚人地相似,竟沒有絲毫衰老的跡象。隊員們此刻才恍然大悟,難道此人也是像白樺一樣的長生者?
盡管這聽起來難以置信,但考慮到隊伍中已有白樺這樣的存在,這個事實似乎也并非那么難以接受。
更重要的是,這一發現也解釋了趙啟的決策。原來,他們所尋找的百歲老人,并非只是年齡上的百歲,而是身體狀態依然年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