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如期降臨,流光城中燈光輝煌,與夜空中繁星交相輝映,盡顯繁華之相。
而城外的難民窩棚之前,此時竟然也是篝火熊熊,燭光點點。
好幾個布施棚子搭在城門外,一鍋鍋濃香的米粥熬煮不停,里面還有各種配菜。而在棚子外面,則豎著一桿桿旗幡,上面寫著各種“城南李家”“城北徐家”之類名號。
無數難民從這些棚子中領了飯菜,便走到一旁或坐或站,捧著自己的晚餐吃得津津有味。
而能有如今這幅場面,也全因齊念所致。
幾日之前祝聽濤對齊念的封賞之舉,果然刺激到了城中的大戶豪族。他們紛紛效仿,出資布施,以期能得到祝聽濤的“回報”,和紫仙湖搭上關系。
在眾多布施的棚子之中,有一家尤為引人矚目,不僅棚子最大,有米粥饅頭,還有大餅配菜,甚至有時還會發放些新鮮水果和熟肉,遠遠超出其他大戶布施的飯菜水準。
自然,來這家棚子中領取飯食的難民也是最多的,基本上每次一開飯,城外的所有難民都先來這家。
所以,這也引得其他那些布施的大戶人家十分不滿。
不過是做做樣子而已,大家意思意思就得了,你非得搞得那么突出干嘛顯得你更優秀嗎
不少大戶人家都想和這家布施棚子攀比一下,結果按照這家棚子的布施方式算了一下花銷,發現竟然要比目前的開支足足多出一倍,一天就得一千多兩銀子砸進去。
這個數字直接就把那些大戶人家給嚇住了,直接就打消了與其攀比的心思。
惹不起,惹不起,真正的人傻錢多啊
在實際利益和一個不那么重要的面子面前,這些大戶果斷選擇了前者,咽下了這口氣。
而在無奈之余,這些大戶又想看看這家布施棚子到底是哪家的,想直接上門談談。結果過去一看,發現這家棚子竟然和當初的齊念一樣,不豎旗,不掛幡,不報自己的家門,儼然也是一副做好事不留名的派頭。
有人去那家棚子里打聽消息,發現這些布施之人也是受人所托,只不過是些執行者而已,背后的出資者不露姓名,不說身份,神秘無比。
這下所有大戶都沒脾氣了,心中的不服變成了佩服。
花了這么大血本來救濟這些難民,既不圖名,也不圖利,真是個好人啊
“哦,是嗎這可真是”
城內一家小酒館之中,青宣和齊念相對而坐,兩人正在喝酒笑談。而聽了齊念匯報的有關城外難民的情況后,青宣一臉哭笑不得的表情。
這事態的發展,遠遠超出了青宣當初的預想。青宣讓齊念去布施的用意,也完全不在這個方面。
如今事情變成這樣,只能說是機緣莫測,造化弄人。
不過好在這種發展對于青宣的計劃而言也沒什么影響,而在無意中做了這么一件好事,也算是樁功德。
“小的也是沒想到局面會變成這樣,不過怎么說也算是那些難民的福氣吧。”齊念同樣搖頭苦笑,感嘆世事無常。
此刻齊念穿著一身嶄新的官服,腰掛佩刀腰牌,整個人看起來氣宇軒昂,神氣十足,與之前的潦倒之狀可謂是天差地別。
前幾日布施完成之后,齊念就去了城主府報到。那邊的吏務司早就得了消息,很順利的就讓齊念入了職,發下了官服佩刀等物。
當齊念穿著押倉使的官服從城主府中出來,走在大街上時,不知道吸引了多少羨慕嫉妒的目光。
這幾日齊念一邊在城主府工作,一邊將自己所收集到的情報在放衙后過來告訴青宣,生活過得好不充實,齊念覺得自己好像重獲新生了一般。